肯特山
亦名肯特汗山。在今蒙古国北部肯特省、中央省、色楞格省之间。《清一统志· 库伦》: 肯特山 “在巴彦集鲁克山北”。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0公里。克鲁伦河、鄂嫩河等发源于此。俗称克鲁伦河发源处为大肯特山,图拉河发源处为小肯特山 (又名阿集格肯特山)。肯特,亦作奎腾,意为冷。
亦名肯特汗山。在今蒙古国北部肯特省、中央省、色楞格省之间。《清一统志· 库伦》: 肯特山 “在巴彦集鲁克山北”。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0公里。克鲁伦河、鄂嫩河等发源于此。俗称克鲁伦河发源处为大肯特山,图拉河发源处为小肯特山 (又名阿集格肯特山)。肯特,亦作奎腾,意为冷。
南朝宋侨置,治所在今陕西白河县南。西魏改名丰利郡。南朝宋侨置,治今陕西省白河县南。西魏改置丰利郡。
1913年改水城厅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州水城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在贵州省西部、乌江南源三岔河上游,邻接云南省。属六盘水市。面积3605平方千米。人口72.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万,主
北宋置,属威远县。在今四川威远县南二十里。清乾隆 《威远县志》 卷2: “宋隐士赖钟镇在游家坝。” 嘉庆 《威远县志》 卷3: 鲲化桥在 “县南二十里,旧名游家桥”。
①即今天津市静海县南二十五里陈官屯镇。在南运河东岸,为水陆交通要冲。清设陈官屯汛。②即今河北卢龙县东北三十里陈官屯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卢龙县图:东北有陈官屯集。
即斜水。在今陕西眉县西。发源于衙岭山北麓,流出斜谷,北经五丈原,注入渭水。《水经·渭水注》: “斜水出 (武功) 县西南衙岭山,北历斜谷,径五丈原东。水出武功县,故亦谓之武功水。”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属永昌府。治所即今云南龙陵县。傣语称“勐龙”,意为陵墓区,音译“龙”,重复意译“陵”,因名龙陵。1913年废为县。
唐代“河蛮”所筑,南诏重加修筑,为大厘赕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六十里喜洲镇。唐樊绰《蛮书》卷5:“大厘城南去阳苴咩四十里,北去龙口城二十五里,邑居人户尤众。咩罗皮多在此城。并阳苴咩并邆川,今并南诏往来
即今湖北沮、漳水发源处荆山。《汉书·地理志》 南郡临沮县: “ 《禹贡》: 南条荆山在东北,漳水所出。”
①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 改永安县置,为乾宁军治。治所即今河北青县。熙宁六年 (1073)废为镇,元符二年 (1099) 复置,崇宁三年 (1104)再省。政和五年 (1115) 又复为县。金贞
元泰定帝二年(1325)置,属宣政院。治所在参卜郎(在今四川理塘县北)。《元史·泰定帝纪》:泰定二年(1325),“(正月)戊申,以乞剌失思八班藏卜为土蕃等路宣慰使都元帅,兼管长河西、奔不儿亦思刚、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