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县
1932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雩都、兴国两县析置,驻上宝排村 (在今江西于都县东北)。为庆祝红军攻克雩都县东北境上宝土围的重大胜利而命名。后迁治银坑 (今江西于都县东北银坑镇)。1935年2月废。
旧县名。(1)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2年由兴国县东北部和于都县北部析置,治上宝排村(今江西于都县贡江镇东北),后迁银坑圩(今于都县银坑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撤销。(2)1952年改兵堡县置。治滕家堡(今湖北罗田县胜利镇)。1955年撤销,分别并入罗田、麻城二县。
1932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雩都、兴国两县析置,驻上宝排村 (在今江西于都县东北)。为庆祝红军攻克雩都县东北境上宝土围的重大胜利而命名。后迁治银坑 (今江西于都县东北银坑镇)。1935年2月废。
旧县名。(1)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2年由兴国县东北部和于都县北部析置,治上宝排村(今江西于都县贡江镇东北),后迁银坑圩(今于都县银坑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撤销。(2)1952年改兵堡县置。治滕家堡(今湖北罗田县胜利镇)。1955年撤销,分别并入罗田、麻城二县。
在今山东广饶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35乐安县“巨洋水”条下:“《志》云:支派沟起高苑城南二里,径博兴入县境,泄马家泊诸水入海,今故迹微存。”
又名海涌山、武丘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七里。《越绝书·吴地传》: “阖闾冢,在阊门外,名虎丘。……筑三日而白虎踞上,故号为虎丘。”《吴地记》: “虎丘山,避唐太祖讳改为武丘。” 《南史·何求传》: “
北宋政和初筑,在今安徽当涂县南。《宋史·河渠志六》: 政和四年 (1114),工部言,“乞依宗原任太平州判官日已兴政和圩田例,召人户自备财力兴修”。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修路西湖为政和圩。在今安徽
北宋置,属丹棱县。在今四川眉山县西四十五里伏龙乡东馆村。南宋绍兴年间于此设东馆书院。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中部偏南。原名枫林市。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东馆,人口 2000。明初于此
东晋义熙初析新城郡置,治所在高安县(北周改远安县,今湖北远安县西北旧县镇)。《南齐书·州郡志》:“桓温平蜀,治江陵。以临沮西界,水陆纡险,行径裁通,南通巴、巫,东南出州治,道带蛮蜑,田土肥美,立为汶阳
①又名望海楼、望潮楼。在今浙江杭州市。《清一统志·杭州府二》:望海楼“在府旧治中和堂之北。唐武德七年建。一名望潮楼,又名东楼。白居易诗‘东楼胜事我偏知’。苏轼有《望海楼》诗”。②唐建,在今四川宜宾市城
明置。在今广西武宣县南。《方舆纪要》卷109武宣县:仙山驿“在县南。自浔州府经大藤峡至县,又北出象州之通道也”。
①在今浙江兰溪市东二十五里。《清一统志·金华府一》: 紫岩山 “山上有岩色紫,形如覆釜,穹窿深广,可容百人”。②又名绵竹山。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三十里。《汉书·地理志》 绵竹县: “有紫岩山,绵水所出。
①西周封国。在今山东安丘市东北三十五里杞城。《水经·汶水》: “又北过淳于县西。” 郦注:“故夏后氏之斟灌国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曰淳于国。《春秋·桓公五年》,冬,州公如曹。《传》曰: 淳于公如曹,
即今湖北阳新县北四十四里太子庙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兴国州北有太子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