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卢忽儿河
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之巴拉嘎尔郭勒。《元史·特薛禅传》: 太祖谕按陈弟册曰: “当以胡卢忽儿河北为邻,按赤台为界。”
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东巴拉嘎尔高勒。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分赐按陈弟册以胡卢忽儿河北为邻,按赤台为界。
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之巴拉嘎尔郭勒。《元史·特薛禅传》: 太祖谕按陈弟册曰: “当以胡卢忽儿河北为邻,按赤台为界。”
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东巴拉嘎尔高勒。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分赐按陈弟册以胡卢忽儿河北为邻,按赤台为界。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为侯国,后改县,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温县东北二十里北平皋村。《汉书·地理志》 注引应劭曰:“以其在河之皋,处势平夷,故曰平皋。”东魏属武德郡。北齐废。古县名。本春秋晋邢丘
又作傅阳。西周春秋东夷小国。妘姓。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南五十里侯孟。《春秋》: 襄公十年(前563),晋侯会诸侯及吴子寿梦于柤,“遂灭偪阳”。《穀梁传》 作傅阳。秦置傅阳县。古国名。西周、春秋东夷小国
①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八里陈墙村。西汉属陈留郡。西晋属陈留国,后属东郡。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废, 景明三年(502)复置, 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为匡城县。②东晋析谯县地侨置,
又名曳咥河。即今新疆北部,流入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境之额尔齐斯河。《旧唐书·突厥·阿史那贺鲁传》:“咄陆可汗乃立贺鲁为叶护,……居于多逻斯川。”即“曳咥河”。
南齐置,属宁蛮府。治所在乐安县 (今湖北枣阳市西)。梁移治蔡阳县 (今枣阳市西四十里翟家古城)。北魏为南雍州治。西魏为蔡州治。隋开皇初废。南朝齐置,治东蔡阳、西蔡阳(梁并为蔡阳,在今湖北枣阳市西南)。
①秦置,属汉中郡。治所即今湖北房县。东汉末为房陵郡治。三国魏黄初中改为新城郡治。北周保定三年 (563) 改为光迁县。唐贞观十年 (636)复为房陵县,为房州治。明洪武十年 (1377) 废入房州。②
在今陕西彬县南。《晋书·苻登载记》:东晋太元十九年 (394),登自雍 “攻屠各姚奴、帛浦二堡,克之,自甘泉向关中”。又 《方舆纪要》 卷94邠州: 姚奴堡 “在胡空堡 (今彬县南) 东。又有帛浦堡,
即今福建惠安县西虎窟。《方舆纪要》 卷99惠安县: 虎窟砦 “在县西南山谷中。崇山夹峙,狭径仅通。正统末,置砦以御沙汀之寇,遇乱辄为戍守处”。
唐武德七年 (624) 置,属洋州。治所在今陕西镇巴县南。大历元年 (766) 移治今西乡县南十五里白湍村。宝历元年 (825) 废。古县名。唐武德七年(624年)置,治今陕西省镇巴县南。先后属洋州、
在今新疆民丰县北二百余里尼雅河下游地区。为汉精绝国故址。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无城垣。房舍废墟分布在干涸的尼雅河两岸。以前斯坦因曾多次发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曾多次调查,并予发掘。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