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溪
一名舒姑溪。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青弋江上游。《方舆纪要》 卷27石埭县: 舒溪“在县治北。自太平县西北弦歌乡流入县舒西乡,又东与盖山、清水诸水合流,其间潭洞不一,县境之水,皆流合焉。派衍四注,复东入太平县界,合于麻川而入泾县界,下流为清弋江。至芜湖县之鲁港,入于江”。青弋江上源清溪、佘溪 (今名茶溪) 诸水合流后,称为舒溪。以在盖山上舒姑泉为名。今已大部没入太平湖。
一名舒姑溪。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青弋江上游。《方舆纪要》 卷27石埭县: 舒溪“在县治北。自太平县西北弦歌乡流入县舒西乡,又东与盖山、清水诸水合流,其间潭洞不一,县境之水,皆流合焉。派衍四注,复东入太平县界,合于麻川而入泾县界,下流为清弋江。至芜湖县之鲁港,入于江”。青弋江上源清溪、佘溪 (今名茶溪) 诸水合流后,称为舒溪。以在盖山上舒姑泉为名。今已大部没入太平湖。
唐方镇名。至德元年 (756) 置淮南节度使,治所在扬州 (今江苏扬州市)。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扬、楚、滁、和、寿、庐、舒等州,一度领有泗、濠、宿等州。相当今江苏、安徽两省江北、淮南地区的大部分。景
秦置,属太原郡。治所即今山西榆次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448) 废。景明元年 (500) 复置榆次县。北齐废,移中都县治此。隋开皇十年 (590)改中都县为榆次县,属并州。大业初属太原郡。唐属太原府
唐大历四年(769)置,属仙州。治所在今河南叶县南。五年(770)废。古县名。唐大历四年(769年)置,治今河南省叶县南。属仙州。五年废。
即今河北馆陶县 (南馆陶镇)。汉以来为馆陶县治。金废为镇。明置南馆陶巡司于此。
明永乐五年 (1407) 改明灵州置,属新平府。治所在丹裔县 (今越南平治天省永灵县一带)。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永灵等县地。宣德二年(1427) 以后入安南。
①北周建德三年 (574) 置,治所在沙渠县 (今湖北恩施市)。《方舆胜览》 卷60施州: “乃施王之余址,故以名焉。” 大业初改为清江郡。义宁二年(618) 复置,治所在清江县 (今恩施市)。唐天宝
即今河北临西县西二十里下堡寺镇。民国《临清县志》卷1:下堡寺为第九区区公所驻地。
即今广东廉江市西北石岭镇。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石城县:石岭墟在“县西北五十里”。
亦作陆家集、陆集镇。即今河南范县东南三十八里陆集乡。明嘉靖《范县志》卷2:有六家集。
即哈喇火州。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六十余里高昌故城西之三堡 (阿斯塔那)。《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 “哈剌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