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寺
①在今山西五台县五台山东台楼观谷。明成化中建。有清康熙、乾隆帝书额。
②在今辽宁沈阳市大南街永德里6号。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后经多次重修。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寺前为天王殿。院内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显得古朴、典雅。现为群众游览和举办佛事活动的场所。
③在今四川内江市东北三溪乡大石山松柏寨东北。清道光 《内江县志要》 卷1: 般若寺 “治北二十余里。宋建。万历间重修。国朝丈雪修葺。祝天锡有诗”。寺始建于唐。山腰岩间有唐、宋磨崖造像、石刻题记及明、清诗文题刻。
①在今山西五台县五台山东台楼观谷。明成化中建。有清康熙、乾隆帝书额。
②在今辽宁沈阳市大南街永德里6号。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后经多次重修。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寺前为天王殿。院内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显得古朴、典雅。现为群众游览和举办佛事活动的场所。
③在今四川内江市东北三溪乡大石山松柏寨东北。清道光 《内江县志要》 卷1: 般若寺 “治北二十余里。宋建。万历间重修。国朝丈雪修葺。祝天锡有诗”。寺始建于唐。山腰岩间有唐、宋磨崖造像、石刻题记及明、清诗文题刻。
清光绪十年(188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北激流河口西牛尔河村。
即今江西乐安县南招携镇。《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招携砦 “在乐安县南。宋绍兴二年,郡守黄炳置以御寇,兼置巡司。明崇祯初,亦置招携砦于水东洲上”。
即三朡。又作三鬷。夏、商时方国。在今山东定陶县北。《史记·殷本纪》:“汤遂伐三㚇,俘厥宝玉。”即此。
在今江西丰城市南一百里。明置巡司于此。清乾隆三十年 (1765) 移驻大江口 (今丰城市北)。在今江西省丰城市南。明洪武初置巡检司于此。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移巡检司于大江口,今丰城市西赣江岸。
明代西藏地名。其地即今西藏山南地区贡噶县。元末,大司徒伯木古鲁(帕主)万户长在乌思藏置十三个宗,公哥儿寨为十三宗之一,隶属于乌思藏都指挥使司。(1)在今西藏自治区贡嘎县西南贡嘎寺。明宣德元年(1426
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北。《方舆纪要》卷11良乡县:龙泉山在“县西十五里,下有石龙口,出泉不竭,东流入盐沟河”。②在今山西石楼县东南。《元和志》卷12石楼县:“龙泉水出县东南,去县十里。山下牧马,多产名
清光绪十七年(1891)设卡。在帕米尔阿克苏河东岸新迭。宣统《新疆图志》卷5:“查阿克塔什亦在帕境,系十七年新设卡伦,为色勒库尔屏蔽。”光绪十八年(1892)六月初一日,“俄兵一百数十名抵阿克塔什,初
唐武德四年 (621) 于故猛陵县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苍梧县西北五十里人和镇孟陵。贞观八年 (634) 属梧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苍梧县。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猛陵县置,治今
即今福建永泰县西高盖山。《寰宇记》 卷100福州永泰县: 高盖山 “在县西七十里。常有紫云所盖,因曰高盖山。有水色如金,亦曰金枝山。太守陶夔记云,山有石井,深三丈,石盆广二丈,清净如镜,土人徐登在此得
①唐至德二载 (757) 收复两京,还都长安,因蜀郡成都为玄宗李隆基避安史之乱入蜀驻地,遂改蜀郡为成都府,建号南京。在今四川成都市。唐诗人李白有 《上皇西巡南京》 诗十首,其中一首云:“濯锦清江万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