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河县
1927年改苇沙河设治局置,属吉林省滨江道。治所在苇沙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苇河镇)。以地滨苇沙河而名。1946年并入尚志县。
旧县名。1927年由苇沙河设治局升县,并改名,治苇沙河(今黑龙江尚志市东南苇河)。当地解放后于1947年撤销,并入尚志县。
1927年改苇沙河设治局置,属吉林省滨江道。治所在苇沙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苇河镇)。以地滨苇沙河而名。1946年并入尚志县。
旧县名。1927年由苇沙河设治局升县,并改名,治苇沙河(今黑龙江尚志市东南苇河)。当地解放后于1947年撤销,并入尚志县。
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镇西之青川河 (古名西谷水) 河谷。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自景谷有步道经江油左担出涪,邓艾伐蜀道。” 沿此河谷道路,称为景谷道。《元和志》 卷22景谷县:“因县北景谷
即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水寨镇。古名黄巾固。元于钦《齐乘》卷3:“按《述征记》:历城到营城三十里。自城以东,水弥漫数十里间,南则迫山,实为险固。逮金乱,土人因阻水立邑,号曰水寨。”清光绪《山东通志》卷34“
①在今河北肥乡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5肥乡县“浮丘山”条载:“县西南十五里有天台山。土山无石,其顶平衍。”②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北三十里。《名胜志》:“以其高耸而上平也。”③即今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东晋
①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王屋山之绝顶。唐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有“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②在今河南渑池县东北十八里。《寰宇记》卷5渑池县:天坛山“高五百丈,四面陡绝如坛。后魏孝文帝西巡至此
1937年析布伦托海县置,属新疆省。治所在青格里河 (今新疆青河县)。1944年改为青河县。1937年由布伦托海县析置,治青格里河(今新疆青河县青河镇)。1944年升县,并改名青河县。
①三国吴宝鼎二年(267)置,属扬州。治所在平都县(今江西安福县)。辖境相当今江西新余市以西的袁水流域和泸水、禾水流域。隋开皇九年(589)废。②南朝梁置,属定州。治所在安成县(今广西宾阳县东黎塘镇)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五十里悬瓮山下。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水经·晋水注》:“昔智伯之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北齐天统五年 (569) 改
明洪武五年 (1372) 于旧德明洞长官司置,属思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西南穗明乡。二十九年 (1396) 并入邛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
在今山西左权县东南三十五里粟城村。《水经·清漳水注》: 轑水 “南流径轑阳县故城西南。东流至粟城,注于清漳也”。清置粟城镇。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治台湾府(今台湾省台中市)。在首府未建成前,先以台北为施政中心。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光绪二十年(1894)以台北府为台湾省会。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