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范公堤

范公堤

即捍海堰。北宋天圣间范仲淹监西溪盐仓场时筑,在今江苏省中部,大致北起大丰县西串场河,经东台市南至通州市 (金沙镇) 东南余西乡。后人称为 “范公堤”。后世屡圮屡筑,并续有增展,北起今江苏阜宁县,南抵今启东市之吕四,长五百八十二里。《舆地纪胜》 卷41 引 《五朝言行录》: “通、泰、海州皆滨海,旧日潮水皆至城下,土田斥卤,不可稼穑。范文正公监西溪仓,建白于朝,请筑捍海堤于三州之境,长数百里,以卫民田。朝廷从之。以文正为兴化令专掌役事,发通、泰、楚、海四州民夫治之。既成,民至今飨其利。兴化之民往往以范为姓。” 《方舆纪要》 卷23通州: 范公堤,“ 《志》 云,堤起自海门吕四场,迄于盐城之徐渎,绕三十盐场之西,去海远者百里,近者数十里。堤之外俱灶户煎盐之地,淡水出则盐课消,故堤以护之。堤以内俱系民户耕种之田,潮水入则田租损,故堤以防之。中间有泄水入海之路,白驹闸口及牛湾河、瓦龙冈,是也”。堤堰以东早已成为农田,阜宁至于东台一段已成为公路。


北宋天圣中,泰州知州张纶听从西溪(今江苏东台市)盐官范仲淹建议,重修捍海堰,滨海泻卤皆成良田,后人称为“范公堤”。后世屡圮屡筑,并续有增展,北起今江苏省阜宁县,历建湖、盐城、大丰、东台、海安、如东、通州等县市,抵启东市之吕四,长五百八十二里。明、清两代堤外虽陆续涨出平陆百余里,此堤仍具有束内水不致伤盐,隔外潮不致伤稼的防御功用。近数十年堤东已垦为农田,遂将自阜宁县至东台市南一段堤身筑成公路。


猜你喜欢

  • 下石西州

    北宋置下石西土州,属邕州。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东夏石镇南旧州。元属思明路。明洪武末废。永乐二年(1404)复置,属思明府。万历二十八年(1600)移治今夏石镇。清末废。北宋嘉祐年间置羁縻下石西州,治今广

  • 窦公集

    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豆公乡。明嘉靖《内黄县志》 卷 1 《乡镇》: “窦公集,在县西三十里。”

  • 布尔克尔卡伦

    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西南克鲁伦河北岸。何秋涛《朔方备乘》卷10《北徼喀伦考》作“布尔克图”。

  • 南五部县

    北魏置,属武阶郡。治所在今甘肃文县东北五十里临江乡。西魏改为盘堤县。古县名。北魏时置,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属武阶郡。西魏时改盘隄县,移治葭芦城(今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东南)。

  • 大蜑港

    又作大蛋港。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南。明正德《琼台志》卷6崖州:大蛋港“在州西南三里,入抵大蛋利用坊。客商舶船于此”。清时设千总驻防。

  • 树敦城

    在今青海共和县东。本吐谷浑旧都。《周书· 史宁传》: 西魏废帝三年 (554),突厥木汗可汗假道凉州袭吐浑,“宁谓木汗曰: ‘树敦、贺真二城,是吐浑巢穴。今若拔其本根,余种自然离散,此上策也。’ 木汗

  • 昂吉泺

    即鸳鸯泊。今河北张北县西北安固里淖。《金史·地理志》 抚州柔远县: “昂吉泺又名鸳鸯泺。” 明罗洪先 《广舆图》 (据元朱思本 《舆地图》 增补) “朔漠图” 幅标昂古里脑儿于兴和 (今河北张北县)

  • 丰水泉

    在今甘肃西和县南仇池山。《北史·氐传》:“汉建安中,有杨腾者,为部落大帅。腾勇健多计略,始徙居仇池,方百顷,因以为号。四面斗绝,高七里余,蟠道三十六回,其上有丰水泉,煮土成盐。”

  • 东游市

    即今福建建瓯市东北八十里东游镇。《清一统志·建宁府》:东游市“元至正中置东游税课局。明因之, 今废”。在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元至正中设置税课局。

  • 北流县

    南朝梁改北流郡置,属阴石郡。治所即今广西北流市。清光绪《北流县志》卷2:以北流江名之。隋大业初属合浦郡。唐贞观八年(634)为容州治。天宝初为普宁郡治,乾元初复为容州治。元和后属容州。元属容州路。明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