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河镇
即今湖北谷城县东南六十里茨河镇。清有千总驻防。
在湖北省谷城县东南部、汉水南岸。面积18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茨河,人口 7690。因汉水西岸山坡上有一棵大茨树,倒影水中成景,故名。1952年为茨河区。1958年为茨河公社,属庙滩区。1975年撤区,析置茨河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小麦、玉米。采矿、建材业较发达。有筷子、木器加工等厂。207国道经此。汉水通航。古迹有湖北名刹承恩寺。
即今湖北谷城县东南六十里茨河镇。清有千总驻防。
在湖北省谷城县东南部、汉水南岸。面积18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茨河,人口 7690。因汉水西岸山坡上有一棵大茨树,倒影水中成景,故名。1952年为茨河区。1958年为茨河公社,属庙滩区。1975年撤区,析置茨河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小麦、玉米。采矿、建材业较发达。有筷子、木器加工等厂。207国道经此。汉水通航。古迹有湖北名刹承恩寺。
即今陕西淳化县治。本汉梨园,后为寨。《资治通鉴》: 唐乾宁二年 (895),“遣李存信、李存审会保大节度使李思孝攻王行瑜梨园寨,擒其将王令陶等,献于行在”。后改为梨园镇。即今陕西省淳化县。《资治通鉴》
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民国 《奉天通志》 卷116: 蒲石河 “在宽甸西南九十里”。产煤。
即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三十四里大司马村。《清一统志·怀庆府二》:司马城“晋司马氏所居。其乡有司马村”。
北京内城西北门。明、清京师西墙北门。区片名。在北京市西城区北部。泛指西直门内、外大街与西直门南大街、德胜门西大街交会处附近地区。以片内原有西直门得名。西直门系北京城西垣北门。元代称和义门,明洪武元年(
南朝宋置,属宋兴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北。北周废。
即今陕西户县东南太平峪河。《寰宇记》卷26鄠县:“太平谷水一名林谷水,即清渠水之上流也,源亦出终南山。”宋敏求《长安志》卷15:太平谷水“在鄠县东南三十里。阔七步,深二尺,其底并碎砂石。北流入长安县界
即堰头镇。即今山东济南市北洛口镇。《清一统志·济南府三》:堰头镇“在历城县东北二十里。亦曰下泺堰,亦曰泺口。即泺水入大清河处,筑堰以分其流”。即“堰头镇”。
①辽开泰二年(1013)置,属上京临潢府。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县衙在上京南城东门之东南。金废。②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置,属奉天府。治所在今辽宁沈阳市。三十四年(1908)移治抚顺城,
明永乐三年(1405)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宣德十年(1435)移治苦峪(今甘肃安西县东南),正统十一年(1446)废。明永乐二年(1404年)置,治沙州故城(今甘肃敦煌市西)。因罕
唐方镇名。至德元年 (756) 置淮南节度使,治所在扬州 (今江苏扬州市)。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扬、楚、滁、和、寿、庐、舒等州,一度领有泗、濠、宿等州。相当今江苏、安徽两省江北、淮南地区的大部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