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五十里。《北齐书·文宣帝纪》: 天保三年 (552),“冬十月乙未,至黄栌岭,仍起长城,北至社干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明置巡司于此。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北。《资治通鉴》:南
①又作㟏山、唅山。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其山口称㟏口或唅口。自古有道由今闻喜东经垣曲县越王屋山渡河可达河南,称作含山路或唅口道。《旧唐书·张濬传》:大顺元年(890),张濬出
在今四川安岳县北六十里八庙乡南卧佛沟。在长达四里的沟内崖间,布满摩岩石刻佛像,在半岩上刻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槃像,长23米,头前刻 “卧佛” 字,上方有二十余躯造像,沟两侧岩壁上有一百三十九龛窟,造像
即今广东乐昌市西北罗家渡镇。《明史·地理志》 乐昌县: “西北有黄圃,又有罗家湾巡检司。”
在今江西婺源县北。《方舆纪要》卷28徽州府婺源县:平鼻岭“在县北九十里。《志》云,浙源之大湾,与休宁接界。《闻见录》,平鼻岭、回岭、张公山及花桥, 皆休、婺往来通道也”。
在今江苏泗洪县境。《后汉书·张禹传》:东汉元和三年 (86),张禹为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熟田数百顷”。注引 《东观记》: “坡水广二十里,径且百
在今云南云县东。《清一统志·顺宁府》:南看河 “在云州东。自顺宁河分流至州境,东入澜沧江”。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通海守御千户所,属临安卫。治所即今云南通海县。清康熙七年(1668) 废。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铁杷县置,属海康郡。治所在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旧县村。乾元元年 (758) 属雷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海康县。南宋绍兴十九年 (1149) 复置,仍属雷州,移
一名迦湿弥逻。唐西域国名。国都在拨逻勿逻布逻城(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新唐书·西域传》:个失蜜“或曰迦湿弥逻。北距勃律五百里,环地四千里,山回缭之,它国无能攻伐。……开元初,遣使者朝。八年,诏册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