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州
元至元十九年 (1282) 升茶陵县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即今湖南茶陵县。明初降为县。成化十八年 (1482) 复升州,属长沙府。1913年改为茶陵县。
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茶陵县置,治今湖南省茶陵县。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茶陵县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又降为县。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复升为州,属长沙府。1913年废州改为茶陵县。《读史方舆纪要》:“州右翼庐陵,左蔽衡岳,山川绵亘,民物阜繁,于衡、湘之间,称为奥区。”
元至元十九年 (1282) 升茶陵县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即今湖南茶陵县。明初降为县。成化十八年 (1482) 复升州,属长沙府。1913年改为茶陵县。
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茶陵县置,治今湖南省茶陵县。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茶陵县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又降为县。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复升为州,属长沙府。1913年废州改为茶陵县。《读史方舆纪要》:“州右翼庐陵,左蔽衡岳,山川绵亘,民物阜繁,于衡、湘之间,称为奥区。”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和泥路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思陀 (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大新寨)。辖境约当今云南红河、元阳、金平等县及建水县南部地。十七年 (1384) 废入临安府。
一名霍山、霍太山。即今山西霍州市东南太岳山。为汾河与沁河、浊漳河分水岭。《尚书·禹贡》:“壶口雷首,至于太岳。”
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北文殊河畔。《新唐书·李愬传》:元和十二年(817),“入白狗、汶港栅”。即此。在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北。《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攻淮西,遣兵“下白狗、汶港二栅”,即此。
在今广西马山县西岜等村。《清一统志·思恩府》:岜等墟“在旧城土司东北五十里红水江南,与兴隆土司接界”。
唐中和三年(883)以雁门节度为代北节度,治代州(今山西代县)。领忻、代二州。北宋太平兴国中废。
在今安徽泗县东北。《清一统志·泗州》:溧河 “在州东北,即古历涧水。导源徐陂,南流绝蕲水,经历湖戍,西通塔影湖注于淮”。
元置,属巩昌等处总帅府。治所即今甘肃成县。《元史·地理志》 金洋州: “本隶兴元路,戊戌岁,有雷、李二将挈民户归附,令迁至成州,自行金洋州事。” 后废。
即黄山。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古称三天子都山。黟、歙建县后,通称黟山。东段走向,偏向东北,称北黟山。此段山势峻峭,古属僻远深山区,开发较晚。唐天宝间,太平建县后,始见黄山之名,《元和志》卷28太平县载:
①又名陈阜镇、善因镇。即今江苏靖江市东北斜桥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靖江县: “斜桥镇在城东二十五里。亦即善因镇。”②民国初置,属海宁县。即今浙江海宁市 (硖石镇) 西南二十六里斜桥镇。(1)在
在今江西余干县西北鄱阳湖滨梅溪嘴。清置梅溪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