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口
又名西江口、三江口。在今湖南岳阳市北,为洞庭湖入江处。《资治通鉴》: 五代唐天成三年(928),“吴人进军荆江口,将会荆南兵攻岳州”。胡三省注: “荆江口,洞庭湖与大江会处。”
又称西江口。在今湖南省岳阳县北。为洞庭湖水汇入长江之处。唐天复三年(903年)许德勋攻打江陵,与欧阳思会师荆江口,即此。参见“西江口”。
又名西江口、三江口。在今湖南岳阳市北,为洞庭湖入江处。《资治通鉴》: 五代唐天成三年(928),“吴人进军荆江口,将会荆南兵攻岳州”。胡三省注: “荆江口,洞庭湖与大江会处。”
又称西江口。在今湖南省岳阳县北。为洞庭湖水汇入长江之处。唐天复三年(903年)许德勋攻打江陵,与欧阳思会师荆江口,即此。参见“西江口”。
即灰河。在今山西宁武县南。源出县西管涔山,东流经县南,折北入朔州市界, 至马邑故城南入桑干河。《水经·㶟水注》:马邑川水“出马邑西川,俗谓之磨川矣。盖狄语音讹, 马、磨声相近故尔 其水东
秦亡后,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领三川郡。辖境相当今河南北部北汝河上游及卢氏以东中牟、原阳以西伊、洛流域。汉高帝二年 (前205) 改为河南郡。秦亡后项羽封申阳置,都洛
即今广东紫金县西南义容镇。《明史·地理志》 惠州府永安县: “西南有宽仁里巡检司,治苦竹派,后迁桃子园。”
又名岩山、洑波岩。即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北漓江西岸伏波山。唐莫休符《桂林风土记》:夹城“北抵伏波山缘”。南宋范成大《桂林虞衡志》:“伏波岩,在离江之滨,突然而起,且千丈。下有洞,可容二十榻,穿凿通透,户
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市)皇城南门。绍兴二年(1132)建。初名行宫之门,绍兴十八年(1148)改为丽正门。《梦粱录》卷8《大内》载:“其门有三,皆金钉朱户,画栋雕甍,覆以铜瓦,镌镂龙凤飞骧之状,巍峨壮
古名如洪江。即今广西钦州市西北茅岭江。《清一统志 ·廉州府》: 如洪江,“ 《府志》 谓之渔洪江。在州西二十里。亦曰东江。源出灵山县古豆山,南流合大寺、涌沦、凤皇三江,又南合钦江,出龙门入海”。
即今辽宁北票市东北蒙古营乡。民国 《朝阳县志》 卷4: “县东北境蒙古营子,在三义栈 (今北票市) 北二十里。”
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八十里,跨澜沧江。《方舆纪要》 卷118永昌军民府保山县: 霁虹桥“武侯南征孟获,架桥济师。后以索为之,修废不一。元至元中,也先不花重修,名曰霁虹。明初,镇抚华岳置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
即今西藏错那县。《清一统志·西藏》卫地诸城: 满撮纳城 “在喇萨东南四百四十里”。藏语满为门隅,撮纳为湖边、湖鼻。后称错那宗。1960年改设错那县。满撮纳又作错拉、扪磋纳。清康熙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
唐武德六年 (623) 改简州置,治所在宁浦县 (今广西横县西南七里郁江南岸)。辖境相当今广西横县地。贞观八年 (634) 改为横州。唐武德六年(623年)以简州改名,治宁浦县(今广西横县西南郁江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