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江
即今广西荔浦县南之荔浦河。《元和志》 卷37荔浦县: “荔江水在县南一里。” 《明史·地理志》荔浦县: “又荔江在南,下流入漓江。” 清康熙 《荔浦县志》 卷1: 荔江 “水色如荔,故名”。
即今广西荔浦县南之荔浦河。《元和志》 卷37荔浦县: “荔江水在县南一里。” 《明史·地理志》荔浦县: “又荔江在南,下流入漓江。” 清康熙 《荔浦县志》 卷1: 荔江 “水色如荔,故名”。
在今湖北郧县西。《方舆纪要》 卷79郧阳府郧县: 武阳堰在 “府西五十五里有武阳洞,悬崖深邃,水出其中,堰以溉田,为利甚博”。
春秋时戎邑。在今甘肃天水市。《史记·秦本纪》: 武公十年 (688) “伐邽、冀戎,初县之”。《集解》: “即邽戎邑也。” 后置上邽县。古邑名。春秋戎邑。在今甘肃省天水市。《史记·秦本纪》:武公十年(
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余姚市姚江北岸。据《越绝书》卷8载:“越人谓盐曰余。”余姚乃古越语地名。《史记·五帝本纪》 正义:“顾野王云,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余姚。”显系出于附会。《水经·
北周末改南兖州置,治所在谯县 (今安徽亳州市)。据 《续通典》 称: “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谯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亳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谯郡。乾元
一名兽窟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南七里。《元和志》 卷25润州丹徒县: “兽窟山,一名招隐山。在县西南九里。即隐士戴颙之所居也。” 《寰宇记》 卷89润州丹徒县: 招隐山 “梁昭明太子曾游此山读书,因名招隐
元元贞初改湘潭县置,治所即今湖南湘潭市。明又改为湘潭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湘潭县为州,治今湖南省湘潭市。属天临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又降为县。
①三国蜀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三国志· 蜀书 · 李严传》: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 (218),“越嶲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即此。西晋改为护龙县。②即严道县。在今
清末置,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西北扎曲上流南岸。民国周希武 《玉树调查记》 卷上: “格吉麦马、格吉班马、格吉得马三族,同驻牧杂曲及子曲河上流。” 后废。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飞猿水边。《寰宇记》卷110建昌军南城县: 落峭石 “在县东南六十五里,去飞猿馆一百一十五里,在飞猿水边。巍峨嵌崆,数里可望。谢灵运题诗云,朝发飞猿峤,暮宿落峭石,即此处也”。《清一
在今江苏太仓市西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 顾浦 “自嘉定县引吴淞江水北入吉泾,又东北而折戚虞泾,东曰南盐铁塘,西曰张泾、横沥,并北注于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