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荥阳县

荥阳县

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西汉属河南郡。三国魏正始三年 (242)为荥阳郡治。北魏太和十九年 (495) 徙治大栅城(今荥阳市)。北齐为成皋郡治。隋属荥阳郡。唐武德四年 (621) 属郑州。天授二年 (691) 改为武泰县。万岁通天元年 (696),复为荥阳县,属洛州。神功元年 (697) 改为武泰县,神龙元年 (705) 复为荥阳县,二年 (706) 改属郑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 废入管城县。元祐元年 (1086) 复置。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94年改设荥阳市。


(荥xíng) 古旧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古荥,属三川郡。三国魏为荥阳郡治。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迁治大索城(今城关镇老城),仍为荥阳郡治。隋开皇中属郑州,大业初属荥阳郡。唐以后属郑州。明崇祯八年(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起义军大会于此。1994年撤销,改设荥阳市。


猜你喜欢

  • 彬江市

    即今江西宜春市东彬江镇。明嘉靖 《袁州府志》 卷2: 宜春县东有彬江市。民国 《宜春县志》 卷11: 彬江 “距城四十里。市集环列,东部货物集合之区,出产富饶,水陆便利,商业颇称繁盛”。

  • 汪甸墟

    即今广西百色市西北汪甸瑶族乡。清属凌云县,有外委戍守。

  • 共池

    春秋虞邑,在今山西平陆县西五十里上洪池、南洪池附近。《左传》:桓公十年(前702),“虞公出奔共池”。即此。古邑名。春秋虞国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左传》鲁桓公十年(前702年):“虞公出奔共池。”

  • 胜水渠

    在今宁夏中卫县东六十里胜金关下。明嘉靖 《宁夏新志》 卷3宁夏中卫: 胜水渠 “黄河东,长八十五里,溉田一百五十余顷”。

  • 冠帻山

    一名双峰。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十五里九华乡。《寰宇记》 卷105青阳县: 冠帻山 “山连接九华,其山层峰若冠帻之状,因名”。《清一统志·池州府一》 引 《名山志》: “九华真人峰北,有山双髻,如巾帻然。昔

  • 聚源场

    即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聚源镇。民国 《灌县志》 卷2: 聚源场 “亦名新场,在治东十七里,当进省通衢”。

  • 蓁屿镇

    亦作泰屿镇。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秦屿镇。明设巡司于此。

  • 紫石戍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珠江北岸。《新唐书·地理志》: 南海县有紫石戍。《元和志》 卷34南海县:紫石戍 “在县东七十里”。

  • 同仁县

    1931年析循化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在保安城(今青海同仁县北保安乡)。后迁治隆务寺(今同仁县治隆务镇)。在青海省东部,邻甘肃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3460 平方千米。人口7.6万。辖2

  • 倾多宗

    又称波堆宗。在今西藏波密县西北倾多。为三波宗中的上波宗。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城西北倾多。1960年与波曲、易贡二宗合并,改置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