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荥阳郡

荥阳郡

①三国魏正始三年 (242) 置,属司州。治所在荥阳县 (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后废。西晋泰始二年 (266)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荥阳市以东、中牟县以西、原阳县以南、新密、新郑二市以北地。东晋义熙末属司州。北魏泰常八年 (423) 属豫州,皇兴中属北豫州。太和十七年 (493) 移治大栅城 (今荥阳市)。北齐废。

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郑州置,治所在管城县 (今河南郑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开封、新郑、荣阳四市及原阳、延津等县地。唐武德初改为管州。天宝初改郑州复置,乾元初又改为郑州。


(荥xíng) 又作荧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分河南郡置,治荥阳县(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北魏移今治)。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郑州、荥阳、新密、新郑、中牟、原阳等市县及开封县西部地区。不久废。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复置。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大业三年(607年)复改郑州为荥阳郡。治管城县(今郑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郑州、开封、新郑、荥阳、原阳、延津等市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郑州。


猜你喜欢

  • 天竹寨

    即今福建福鼎市西天竹。清有把总驻此。

  • 焉耆镇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448) 灭焉耆国置,治所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魏书·唐和传》: 与万度归讨焉耆,“后同征龟兹,度归令和镇焉耆”。即此。唐代为安西四镇之一,唐末陷于吐蕃。在新疆维

  • 枣阳县

    隋仁寿元年 (601) 改广昌县置,为昌州治。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元和志》 卷21枣阳县:“因枣阳村为名。” 大业初为舂陵郡治。唐属随州。南宋绍兴十二年 (1142) 升为枣阳军。元降为县,属襄阳路

  • 沐石河

    亦作木石河。即今吉林九台市东北沐石河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5吉林府:正北“一百三十里木石河街”。“沐石”,满语意为鹌鹑。松花江支流。在吉林省中部。沐石,满语“鹌鹑”之意。又称穆书河、木石河。清光绪

  • 留园

    又名刘园。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时名东园。清嘉庆年间归刘氏,名寒碧山庄。又名刘园。清光绪初归武进盛氏,改名留园。园内花木楼台,布置闲雅,集园林之大成,被誉为清江南园林代表作之一。19

  • 隘洞江

    指今广西东兰县境之红水河。《明史·地理志》 东兰州: “东南有隘洞江,一名都泥江,又名红水河,又名乌泥江。”

  • 太平郡

    ①北魏置,属朔州。治所在太平县(今山西宁武县东北)。北周废。②北齐改神武郡置,治所在神武县(今山西神池县东北)。北周废。(1)北魏置,治太平县(在今山西寿阳县北)。后废。(2)北齐改神武郡置,治神武县

  • 杭坞

    即今浙江萧山市东三十二里航坞山。《越绝书》 卷8: “杭坞者,句践杭也,二百石长、买卒七士人,度之会夷,去县四十里。” 元、明以前,浙江走南大门,此山濒江南岸,历为兵家要地。

  • ?利

    古地区名。 东晋时译作修利, 唐译作��利。据 《大唐西域记》 卷1载: 其地东起素叶水城 (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西至羯霜那国 (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沙赫里夏勃兹附近

  • 沱泊溪

    在今云南镇雄县西一里。《明一统志》 卷72芒部军民府: 沱泊溪 “在府治西。源出山涧,下流入纳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