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丘郡
西晋末慕容廆以青州人置,治所在武宁县 (今辽宁凌海市东大凌河东岸)。后废。不久复置。《水经· 大辽水注》: 渝水 “又东南径一故城东,俗曰女罗城。又南径营丘城西。营丘在齐,而名之于辽、燕之间者,盖燕齐辽迥,侨分所在。其水东南入海”。北魏延和初郡县俱废。正光末复置,属营州。治所在富平县 (今辽宁锦县东境)。后废。
西晋末置,治今辽宁省朝阳市东。辖境相当今辽宁省大凌河下游地区。后废。
西晋末慕容廆以青州人置,治所在武宁县 (今辽宁凌海市东大凌河东岸)。后废。不久复置。《水经· 大辽水注》: 渝水 “又东南径一故城东,俗曰女罗城。又南径营丘城西。营丘在齐,而名之于辽、燕之间者,盖燕齐辽迥,侨分所在。其水东南入海”。北魏延和初郡县俱废。正光末复置,属营州。治所在富平县 (今辽宁锦县东境)。后废。
西晋末置,治今辽宁省朝阳市东。辖境相当今辽宁省大凌河下游地区。后废。
在今江苏涟水县东北。1941—1950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置涟东县治此。
即今江苏淮阴市西南武墩乡。《明史·河渠志二》: 万历六年 (1578),潘季驯言: “虑淮水涨溢,则筑高家堰堤以捍之,起武家墩,经大、小涧至阜宁湖,而淮不东侵。”
明代西藏阿里地区的译称。元代译称纳里速,宣政院在西藏地方置乌思藏纳里速宣慰使司。明代撤宣政院建制,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以管理前、后藏地区; 洪武六年 (1373) 遣使往阿里招降,八年 (1375) 置
①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蓝山县东北五里古城。西汉属桂阳郡。隋省入临武县。唐咸亨二年 (671) 复置,属郴州。治所在今蓝山县东北十五里。天宝元年 (742) 改为蓝山县。②东汉建安元年 (196
即今江西临川市东北罗湖镇。清同治 《临川县志》 卷1下: 八都有罗湖墟。
唐武德三年(620)置,属普州。治所即今四川乐至县。《寰宇记》卷87乐至县:“因乐至池为名。”天宝初属安岳郡,乾元初复属普州。南宋宝祐后废。明成化元年(1465)复置,属潼川州。清彭遵泗《蜀碧》卷2:
亦作神农关。清置,在今四川雷波县西南千万贯乡境。清光绪 《雷波厅志》: 神龙关 “在千万贯山脚下,凉山诸夷出入咽喉,为那比汛、乌角汛门户”。
在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唐龙朔初置悬度州于此。
元置。即今浙江丽水县东北壶镇。元置,即今浙江省缙云县东北壶镇。
战国楚邑,即今河南太康县。秦置阳夏县。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河南省太康县。秦置为阳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