蒗蕖州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改罗共赕置,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南二十五里衙门村。彝语 “蒗稽” 为叶可食用的灌木,彝族常用以和荞粑吃,因当地盛产蒗稽面得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 属北胜府,寻属鹤庆军民府。二十九年(1396) 改属澜沧卫。天启中废入北胜州。清道光十九年(1839) 复置,属永北直隶厅。1913年废入永北县。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罗共赕置,治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属丽江路军民宣抚司。明洪武中属北胜府。后屡经改属。天启中废。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改罗共赕置,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南二十五里衙门村。彝语 “蒗稽” 为叶可食用的灌木,彝族常用以和荞粑吃,因当地盛产蒗稽面得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 属北胜府,寻属鹤庆军民府。二十九年(1396) 改属澜沧卫。天启中废入北胜州。清道光十九年(1839) 复置,属永北直隶厅。1913年废入永北县。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罗共赕置,治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属丽江路军民宣抚司。明洪武中属北胜府。后屡经改属。天启中废。
在辽宁大连市西北,今为甘井子区驻地。南满铁路旅大支线以此为起点。区片名。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西部。泛指促进路以西、沈大铁路以东、香园路以北、东纬路以南一带。由周水河得名。位于城市边缘地带,是出市区主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北牙城镇。明嘉靖中,清湾巡司移驻于此。
亦作周里场。即今四川安岳县西南九十里周礼镇。接资中界。清彭遵泗 《蜀碧》 卷1: 明崇祯十三年 (1640),张献忠义军入蜀,“ (万) 元吉自间道走射洪,遏蓬溪以待贼。时贼屯安岳周里场,知官军至,宵
战国蜀地,在今甘肃西和县南。唐 《北堂书钞》 卷106引 《蜀王本纪》 云: “武都有人,将其妻子女适蜀”。西汉置武都县。古邑名。战国蜀邑,后为秦所并。在今四川省西和县西南。西汉置为县。
金置,属密县。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
即今云南腾冲县东之龙川江。《方舆纪要》卷119南甸安抚司: 孟乃河 “即腾越州之龙川江也。流入境,为孟乃河,又南入干崖境”。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清一统志·荆州府》: 五代南平高氏三王墓 “在江陵县西龙山乡郝泉里。武信王季兴、文献王从诲、正懿王保融也”。
①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南,凤仪镇南四十里。《明一统志》 卷86大理府: 定西岭 “在赵州 (今凤仪镇) 南四十里。高千余仞,设关其上”。《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 《云南通志》: “本名昆弥山。明初西平侯沐
明洪武间改蒜岭站置,属福清县。即今福建福清市西南蒜岭。驿以岭为名。
明正德七年(1512)置,属思恩府。治所迁徙无常。嘉靖七年(1528)移治三里(今广西上林县东北三里镇)。八年(1529)废。古县名。明正德六年(151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西南乔村,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