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桥
战国秦昭王五十年 (前257) 初作 “河桥” 于蒲津 (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南、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上)。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 (桥)。《新唐书·地理志》 河中府蒲州河西县:开元十二年 (724),“铸八牛,牛有一人策之,牛下有山,皆铁也,夹岸以维浮梁”。称为蒲津桥。《唐六典》 谓天下河桥有三,此居其一。自宋以后,累经修治。《宋史·张焘传》: 英宗时,焘为陕西都转运使,“蒲津浮桥坏,铁牛皆没水中,焘以策列巨木于岸以为衡,缒石其杪,挽出之,桥复其初”。明万历以后,桥废。
战国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初作“河桥”于蒲津,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与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间的黄河上。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号“河桥”。唐始称蒲津桥,《唐六典》谓天下河桥有三,此其一。北宋后犹时坏时复。万历中河徙,桥遂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