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口镇
即今广东东源县东北蓝口镇。明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惠州府》: “其地为龙川往来孔道,古为石砦,临河险峻。”
在广东省东源县东部。面积196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蓝口圩,人口5340。因濒临蓝溪水与东江汇合口处,故名。建国后属河源县第二区。1958年建蓝口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建镇。属平原丘陵地区,东江及数条支流流经。主产稻、大豆、花生、甘蔗等,盛产蔬菜。水力资源丰富,建有水电站。有农机修理、铸造、五金、家具、服装等厂。有公路接205国道。东江通航。
即今广东东源县东北蓝口镇。明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惠州府》: “其地为龙川往来孔道,古为石砦,临河险峻。”
在广东省东源县东部。面积196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蓝口圩,人口5340。因濒临蓝溪水与东江汇合口处,故名。建国后属河源县第二区。1958年建蓝口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建镇。属平原丘陵地区,东江及数条支流流经。主产稻、大豆、花生、甘蔗等,盛产蔬菜。水力资源丰富,建有水电站。有农机修理、铸造、五金、家具、服装等厂。有公路接205国道。东江通航。
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北二十里。《续汉书·郡国志》: 汝南郡山桑侯国 “有垂惠聚”。《后汉书·光武帝纪》: 建武四年 (28) 七月,“遣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围刘纡于垂惠”。唐李贤等注: “垂惠,聚名,
即今贵州三穗县南良上乡。《清一统志·镇远府》 “宛溪铺” 条下: 又有 “梁上铺” 等,“皆清江通判管理”。
指今山西忻州市与原平县间之平川。《资治通鉴》: 西晋永嘉四年 (310) 刘琨大败刘虎,“刘虎收余众,西渡河,居朔方肆卢川”。即此。古地名。在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资治通鉴》:西晋永嘉四年(310年)
亦名大洪山。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五十里。宋淳熙《新安志》卷4祁门县《山阜》:大共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六十仞。与宁国府太平县分界”。《方舆纪要》卷28祁门县:大共山“大共水出焉。山下旧有大共镇,元置。今废”
在今四川重庆市东长江岸。以江岸有元末摩岩石刻大佛而名。为往来木舟停泊处。
南朝宋初改遂久县置,属西河阳郡。治所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南朝梁末废。古县名。南朝宋改遂久县置,治今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属云南郡。梁时废。
元大都在金中都的东北。皇城居全城南部的中央地区,南墙在今北京东、西华门大街以南,东墙在今南、北河沿西侧,西墙在今西皇城根,北墙在今地安门南。其布局是以太液池(今南海、中海、北海)为中心,东岸建有以大明
1914年由原喀什噶尔道袭置,属新疆省。治疏勒县 (今新疆疏勒县)。辖境约当今新疆喀什、和田两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巴音敦楞蒙古自治州的且末县。1915年,且末县划归阿克苏道。1920年,和阗
在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二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高平县: “有省冤谷。本杀谷,玄宗幸潞州,过之,因更名。” 《寰宇记》 卷44泽州高平县:“省冤谷东西、南北各六十步,在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垒西面以百步即赵
地区名。指今四川东部地区。《旧唐书·杜甫传》:永泰年间,杜甫“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