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港
即今江苏阜宁县东北二十二里蛤蜊港。清光绪 《阜宁县志》 卷2 《津梁》: 有蛤蜊港渡。
集镇名。在江苏省阜宁县东北部、蛤蜊港汇入射阳河处。合利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100。明初以聚落河畔盛产蛤蜊而得名。产稻、小麦、油菜籽等。有建材、塑料、机械、服装、食品等厂。为县东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吴合公路经此。
即今江苏阜宁县东北二十二里蛤蜊港。清光绪 《阜宁县志》 卷2 《津梁》: 有蛤蜊港渡。
集镇名。在江苏省阜宁县东北部、蛤蜊港汇入射阳河处。合利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100。明初以聚落河畔盛产蛤蜊而得名。产稻、小麦、油菜籽等。有建材、塑料、机械、服装、食品等厂。为县东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吴合公路经此。
在今四川城口县南。清道光 《城口厅志》卷3: 洞子口 “在厅南五里。两山夹溪,为南路总口”。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东泰州。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七十里。贞观初省入博城县。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属东泰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入博城县。
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境之大渡河。《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土地关”条下:“左路由下马胜溪至古金寺,渡中镇河,有中镇巡检戍之。”《清一统志·嘉定府一》:阳江,“《旧志》:大渡河自黎大所穿野夷界至中镇入
①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北。明王应山《闽都记》卷26长乐县:六平山“距县里许。蜿蜒六曲,故名”。《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福建通志》:“宋宝庆中太傅陈俞居其下,又名太傅山。”②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方舆纪
在今广东汕尾市西北。明嘉靖 《惠州府志》 卷1: 海丰县南有金锡都。清同治 《广东图说》卷26海丰县: 金锡都在 “城南四十里,内有小村二百十九”。
即今广东化州市北之罗江。《寰宇记》 卷167石龙县: “陵水从禺州扶莱县界流入,会罗水,二水相合为罗陵水。” 《舆地纪胜》 卷116化州: “二水乃陵水、罗水也。……昔有陵、罗二姓居二水之滨,因名之。
汉昌邑王刘贺在长安城内的宅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书·霍光传》 载: 昌邑王刘贺继昭帝之后为帝,后被废,“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
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7抚宁县: 洋河城,“ 《郡志》 云: 在县东南十五里。方圆六里。……皆唐太宗征辽时所筑”。
旧为史村驿。即今山西襄汾县。原属汾城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在山西省曲沃县东部。镇人民政府驻辛村,人口980。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4万。因姓氏得名。1949年属曲沃县二区,1956年属营里乡。1963
南宋绍兴三年 (1133) 以高宗潜邸升桂州置,为广南西路治。治所在临桂县 (今广西桂林市)。辖境相当今广西龙胜、兴安以南,荔浦、鹿寨以北,漓江、洛清江流域。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为静江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