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
西藏吐蕃王朝 (约629—842) 古地区名。或作云如。藏文史籍 《五部遗教》 及 《智者喜筵》载,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 (亦作藏如拉) 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要如是藏文音译,意为 “左翼(部)”,其区域东至工域,南至夏伍,西至喀若,北至玛拉,以雅隆昌珠 (今西藏乃东县昌珠寺) 为中心,大致当今雅鲁藏布江中游南面的山南地区辖各县。吐蕃灭亡后原建制废,要如与乌如合称乌思即前藏。
西藏吐蕃王朝 (约629—842) 古地区名。或作云如。藏文史籍 《五部遗教》 及 《智者喜筵》载,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 (亦作藏如拉) 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要如是藏文音译,意为 “左翼(部)”,其区域东至工域,南至夏伍,西至喀若,北至玛拉,以雅隆昌珠 (今西藏乃东县昌珠寺) 为中心,大致当今雅鲁藏布江中游南面的山南地区辖各县。吐蕃灭亡后原建制废,要如与乌如合称乌思即前藏。
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南六十里淮河北岸安冈乡。明正德《颍州志》卷1:安舟冈“往来舟楫,依岗湾泊,故名”。
元初改胡里改路置,属女直水达达路。治所在胡里改 (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中下游东岸一带。明改置忽儿海卫。元改胡里改路置,治今黑龙江省依兰县。明废。
北宋改硖州置,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长阳、远安等市县地。建炎中,移治石鼻山 (今宜昌县西北); 绍兴五年 (1135) 复还旧治。端平元年 (1234) 徙治于江南
清雍正二年(1724)改真安州置,属四川遵义府。治所即今贵州正安县。雍正七年(1729)随遵义府改属贵州。1913年改为正安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真安州置,治今贵州省正安县。属遵义府。1913
清乾隆年间建旗,属黑龙江将军。其后驻地在阿穆古朗 (今阿木古郎镇)。1945年划归兴安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呼伦贝尔盟。1955年改称新巴尔虎左旗。
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北五十里。山势陡峻。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谓为由县至永绥 (今花垣县) “第一扼要之区”。
在今河南封丘县南。《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三年(950),郭威军至封丘,“南、北军遇于刘子陂”。即此。在今河南省封丘县南。五代汉乾祐三年(950年)郭威军于此。
①南朝梁大通元年 (527) 置,治所在顿丘竹邑城 (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辖境相当今安徽宿州市北部、濉溪、萧县以及江苏沛县等地。东魏武定五年 (547) 改为南济阴郡。北齐复为睢州,移治取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沁源县(今山西沁源县)。《元和志》卷13:“因州东沁水为名。”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沁州,天宝元年(742)改为阳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
古国名。在今印度半岛西岸之果阿。《宋会要辑稿·蕃夷七》 载:宋庆历八年(1048),兴涂勃国遣使来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