谹山隘
在今江西广丰县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永丰县: 谹山隘在 “县西南三十里,谹山之阳。西北五里接上饶县之高洲寨,西四十里出锄狗洋达封禁山,最为要害”。
在今江西广丰县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永丰县: 谹山隘在 “县西南三十里,谹山之阳。西北五里接上饶县之高洲寨,西四十里出锄狗洋达封禁山,最为要害”。
宋置,属会稽县。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十二里东关镇。(1)在河北省阳原县中部偏北。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东城,人口 4860。明天顺四年(1460年)筑东、西二城,该城居东,故名。1
即今湖北恩施市北带水河。《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龙马溪“在卫北百里。一名沱河,俗名带河。相传牧马河滨尝生龙驹,因名龙马溪。经卫北二十五里之观音崖,入于清江”。
或作一泉坞。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晋书·魏该传》:“时杜预子尹为弘农太守,屯宜阳界一泉坞。”《水经·洛水注》:“洛水又东径一全坞南,城在川北原上,高二十丈,南北东三箱天险峭绝,惟筑西面即为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东岸白渡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嘉应州图:州东北有白渡墟。
一名鸡鸣山、金鸡山。在今四川名山县西南与雅安市交界处。《舆地纪胜》卷147雅州:鸡栋山“即古之名山也。因为名山戍,唐垂拱中以戍为县”。《方舆纪要》卷72名山县,鸡栋山“在县西南十七里。一名鸡呜山”。唐
明洪武六年 (1373) 升保靖州安抚司置,属湖广行省 (寻改属都司)。治所即今湖南保靖县。清雍正七年 (1729) 改为保靖县。
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六里陆浑村。《周书·韦祐传》:西魏大统初,东洛州刺史韦祐“置栅于伏流”。东魏武定二年(544)筑城,置伊阳郡及南陆浑县于此。后属西魏。北周为和州治。隋开皇初为伏流县治,大业初为陆浑
①十六国时建,在今陕西户县南草堂营村。宋敏求 《长安志》: 草堂禅寺 “在御宿川圭峰下。本姚兴草堂逍遥园,鸠摩罗什译经是园”。其后鸠摩罗什葬此,并建舍利塔。②即梵安寺。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五里。《清一统
又名绛高山、浍高山。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水经·浍水注》: “浍水东出绛高山,亦曰河南山,又曰浍山。” 《史记·魏世家》 《正义》 引 《括地志》: “浍高山又云浍山,在绛州翼城县东南二十五里,浍水出
1939年升康定县置,为西康省省会。即今四川康定县。1950年改市为县。1955年属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