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路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象州置,属广西两江道。治所在阳寿县 (今广西象州县)。辖境相当今广西象州、来宾、武宣等县地。大德后复降为象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象州置,治阳寿县(今广西象州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武宣、来宾等县市一带。大德后复降为象州。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象州置,属广西两江道。治所在阳寿县 (今广西象州县)。辖境相当今广西象州、来宾、武宣等县地。大德后复降为象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象州置,治阳寿县(今广西象州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武宣、来宾等县市一带。大德后复降为象州。
又名悬瓠池。在今河南汝南县北二里。《新唐书·李愬传》: 元和十二年 (817),李愬袭蔡州,“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即此。
在今云南元谋县北金沙江南岸龙街乡附近。《清一统志· 武定州》: 金沙江巡司 “在州西二百五十里,金沙江南岸。明永乐五年建,今仍旧”。
亦作泥阳。即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丽阳镇。清康熙《藁城县志》图:西南有泥阳村。同治《畿辅通志》卷50藁城县图作泥羊村。
即木峡关。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隋书·突厥传》:开皇二年(582),沙钵略悉众入寇,“纵兵自木硖、石门两道来寇,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咸尽”。
亦作洋青墟。即今广东遂溪县西洋青镇。清道光《遂溪县志》卷4:杨青墟在“县西三十里”。
在今广东增城市北。《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增城县: 景星岩 “在县北五十里。平野中孤石挺起,峰秀入云,连石相接,无异栋宇,中有楼阁宝盖之状”。
又名抚西城。明洪武间建,为抚顺千户所驻地。在今辽宁抚顺市浑河北岸高尔山前。明《全辽志》卷1:抚顺城在“(沈阳中卫)城东八十里。本古贵德地。洪武十七年创立,周围三里有奇”。《明史·杨镐传》:万历四十六年
又作大隗镇。即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二十四里大隗镇。《金史·地理志》 作“大騩镇”。
即今福建长汀县西南四都乡。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汀西县治此。
在今山西汾西县东。《方舆纪要》 卷41汾西县: “县东十五里有轰轰涧,涧东南有潭,深不可测,涧中又有穴,龙嘘气出入,其声如雷,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