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源县
1934年1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定县析置,属陕西省。治龙咀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李家岔乡龙咀河)。取“红色政权发源地”之义。1936年撤销,并入安定县。
旧县名。(1)陕甘苏区设。1935年初由陕西省安定县西部地区析置。取“红色革命发源地”之意。治今子长县龙嘴河。1936年撤销,仍并入安定县。(2)北岳平西抗日根据地设。1944年由察哈尔省崇礼县一、八、九区(门扇川、刷子沟、狮子沟、谷嘴窑一带)及赤城、沽源两县部分地区析置(崇礼、赤城、沽源三县今属河北)。1945年撤销,仍划归各县。
1934年1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定县析置,属陕西省。治龙咀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李家岔乡龙咀河)。取“红色政权发源地”之义。1936年撤销,并入安定县。
旧县名。(1)陕甘苏区设。1935年初由陕西省安定县西部地区析置。取“红色革命发源地”之意。治今子长县龙嘴河。1936年撤销,仍并入安定县。(2)北岳平西抗日根据地设。1944年由察哈尔省崇礼县一、八、九区(门扇川、刷子沟、狮子沟、谷嘴窑一带)及赤城、沽源两县部分地区析置(崇礼、赤城、沽源三县今属河北)。1945年撤销,仍划归各县。
即今山东曹县东南青固集镇。清康熙 《曹县志》 卷1 《集镇》: 青堌集在 “县东南五十里”。1945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置复程县治此。
在今甘肃崇信县西四十里。《魏书·地形志》: 安定县有铜城。《清一统志·泾州一》: 铜城,“ 《旧志》,黄巢之乱,土人筑以御寇,北枕高山,南面平原,距汭水峡口,故址尚存”。村名。在甘肃省崇信县西部、汭河
春秋戎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左传》: 僖公十一年 (前649) 夏,“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杜注: “今伊阙北有泉亭。”
①西汉置,属中山国。治所在今河北安国市东南六里安国城。晋属博陵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景明二年(501)复置,属博陵郡。北齐废。②北齐改县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北安
即今甘肃岷县东北茶埠乡。《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 茶埠峪寨 “在卫城东一十五里”。
①即浙江水。在今浙江省西北部。《说文解字》: “渐水出丹阳黟南蛮中,东入海。从水,斩声。”②一名澹水。又名鼎江。在今湖南常德市北,流入汉寿县西北入沅。《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索县:“渐水东入沅。” 《
即北宋之冯街镇。在今四川郫县北二十里古城乡(马街场)。《清一统志·成都府二》:马街镇“在郫县北”。(1)在云南省罗平县西北部。面积267.2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马街,人口3120。旧时
三国吴立,即今福建霞浦县南古县。西晋太康四年 (283) 升为温麻县。三国吴立,即今福建省霞浦县南古县。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升为温麻县。
隋仁寿初改广长县置,属兴州。治所在今甘肃成县东南。大业初属顺政郡。唐废。
北魏宣武帝改陕县置,为恒农郡治。治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北周明帝二年(558)复改为陕县。古县名。北魏宣武帝以陕县改名,治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旧陕县。为恒农郡治。北周复为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