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甲山
亦作赤胛山。又名火焰山。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北岸,相近为白帝山。《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赤岬城西……南连基白帝,山甚高大,不生树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谓之赤岬山。”《元和志》逸文卷1夔州:“赤甲山在城北三里。汉时尝取邑人为赤甲军,盖犀甲之色也。”
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南,白帝城故址之东。唐杜甫《夔州歌》云:“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亦作赤胛山。又名火焰山。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北岸,相近为白帝山。《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赤岬城西……南连基白帝,山甚高大,不生树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谓之赤岬山。”《元和志》逸文卷1夔州:“赤甲山在城北三里。汉时尝取邑人为赤甲军,盖犀甲之色也。”
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南,白帝城故址之东。唐杜甫《夔州歌》云:“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1941年改安南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晴隆县。清咸丰 《兴义府志》 卷11载: 晴云山在县西五里,“崔巍峭拔,为县治诸山之祖脉”。俗呼为晴龙山。县以此山得名。在贵州省西南部。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
又名马脑城。在今四川南川市东南九十里马嘴乡西北马脑山(马嘴山)。有南宋摩岩石刻二:一通为宝祐四年(1256)筑马脑山城碑;二通为开庆元年(1259)龙岩城御鞑纪功碑。
明嘉靖中筑,属开平卫。即今河北赤城县北五十里猫峪乡。《方舆纪要》 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 猫儿峪堡 “东北控大川,当清泉口之冲。正统以前敌往往由此长驱,北困独石,南陷云州,此堡设而东栅口恃此障蔽,兵氛
唐、五代方镇名。唐上元元年 (760)置渭北鄜坊节度使,简称渭北或鄜坊节度使。治所在坊州 (今陕西黄陵县东南)。领鄜、坊、丹、延四州。建中四年 (783) 徙治鄜州 (今陕西富县)。辖有今陕西宜川、宜
即今湖北远安县西北三十八里洋坪镇。清设把总驻防。
亦名新康港。在今湖南望城县北九里。杜甫有 《北风》 诗,自注云: “新康江口,信宿方行。” 即此。
唐置,属羁縻殷州。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北宋属商州。后废。
唐、宋时四川西南部少数民族部落。北宋为黎州属部之一。在今四川甘洛县境。《宋史·蛮夷传四》:“黎州诸蛮凡十二种:曰山后两林蛮,在州南七日程……由黎州南行七日而至其地,又一程至嶲州。嶲州今废,空城中但有浮
即蒋哩闷。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北岸之井里汶。《明史·外国列国》:“千里达,永乐十六年遣使贡方物。”
在今湖南株洲县南泗洲。《方舆纪要》 卷80醴陵县 “石门关” 条下: “又县南九十里有泗州驿。《舆程记》: 驿北去渌口六十里,又西南七十五里至湘潭县之都石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