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北县
1917年改通北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绥兰道。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北安市东南通北镇。地当通肯河之北,因名。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56年并入北安县 (今黑龙江省北安市)。
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治今黑龙江省北安市东南通北镇,属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后废。1915年置通北设治局,1917年升县,治通肯镇(今黑龙江北安市西南通北镇)。1956年裁撤,并入北安县。1982年复置,仍驻通北镇。1983年撤销,并入北安市。
1917年改通北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绥兰道。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北安市东南通北镇。地当通肯河之北,因名。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56年并入北安县 (今黑龙江省北安市)。
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治今黑龙江省北安市东南通北镇,属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后废。1915年置通北设治局,1917年升县,治通肯镇(今黑龙江北安市西南通北镇)。1956年裁撤,并入北安县。1982年复置,仍驻通北镇。1983年撤销,并入北安市。
1912年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西藏昌都县。辖境相当今西藏自治区东部嘉黎、边坝等县以东地。1913年废府,改为昌都县。1912年置,治察木多城(今西藏昌都县)。1913年改府为县,属西康川边道。其地古
史河支流。在今安徽六安市西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26六安州: 溶水 “源出齐头山,西北流入固始县界,合于史河”。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清光绪 《昌平州志》 卷5: “城西六十里禾子涧,俗称锅顶山。” 今禾子涧东有锅顶山。
即今云南华宁县东三十四里盘溪镇。清光绪 《皇朝中外一统舆图》: 宁州 (今华宁县) 东有婆兮乡。
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金明县(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沿河湾镇)。辖境相当今陕西安寨县一带。贞观二年(628)废。
①即今江西安远县南九曲河。《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安远县:三百坑水“在县南四十里。有三百坑水源出焉,东流一百五十里至九洲河始通舟楫。又二百五十里入广东龙川县界,而为东江”。②即今广东东江上源定南河。《
唐贞观中置,为芝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天宝初为忻城郡治,乾元初复为芝州治。北宋属宜州。南宋属庆远府。元属庆远路。明弘治间降为忻城土县,属庆远府。1928年复改忻城县,属广西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清代名施洞口。又作石硐汛。即今贵州台江县北六十里施洞镇。1932年设清河镇。1939年设友助镇。1953年复名施洞镇。在贵州省台江县城北30千米的清水江畔。偏寨依其东,八梗峙其西,沙湾平地营蔽其前。北
指台湾本岛。《隋书·流求国传》: “流求国,居海岛之东,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 大业六年 (610),炀帝遣陈稜、张镇州率兵自义安 (今广东潮安) 浮海击之, “至高华屿, 又东行二日至7
俗称喀尔喀札萨克旗。清雍正三年(1725) 设,属喀尔喀部。在今青海共和县西沙珠玉河北岸。后迁今青海刚察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