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穴口
即鹤穴口。在今湖北荆沙市江陵区郝穴镇。《方舆纪要》 卷78江陵县: 郝穴口 “在府东南九十里。大江经此分流,注潜水,合于汉水。……嘉靖初复筑郝穴口,大江遂至涨溢为害”。明置郝穴口镇巡司于此。
即鹤穴口。在今湖北荆沙市江陵区郝穴镇。《方舆纪要》 卷78江陵县: 郝穴口 “在府东南九十里。大江经此分流,注潜水,合于汉水。……嘉靖初复筑郝穴口,大江遂至涨溢为害”。明置郝穴口镇巡司于此。
即今四川璧山县北保家镇。清同治 《璧山县志》卷1: 接龙场在“县北三十里”。
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南五里荆溪南。汉高帝五年(前202)封功臣灵常为侯邑。东汉属吴郡。三国吴属义兴郡,移治今宜兴市。西晋永兴元年(304)为义兴郡治。隋开皇九年(589)改为义兴县。唐武
在今江苏射阳县南。1941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置盐东县治此。
①在今河北平泉县南。《清一统志·承德府》: 狮山 “在平泉州南六里,山势雄伟。其东峭壁,石色全赭,土人称为紫霞峰”。②在今山西襄垣县西。《清一统志·潞安府》:狮山 “在襄垣县西四十里九龙村东。峰头大石
①即今福建南安市南之九溪。《方舆纪要》卷99南安县:“九溪在县(旧治在丰州镇)西南二十五里。有柏峰山,溪流出焉。逶迤而东,分为九派,汇为龙潭。下流至晋江县之安海镇,过安平桥入海。”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
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南杜家台河。《方舆纪要》 卷37广宁卫: 板桥河 “出医巫闾山,同源异流,一经卫城北,一经卫城南,具至城东南合芦沟及双峰河入海。今城西南有板桥驿,以此名”。
即今河南新县西北三十六里吴陈河乡。旧属光山县。民国《光山县志约稿》卷1《市集志》:吴陈河集“在城西南第六区旧通稽保,南与经扶(今新县)接界”。
亦名江水祠。秦建,为祭祀江(今长江)神庙宇。在今四川成都市南。《汉书·郊祀志》:秦并天下“江水,祠蜀”。隋开皇三年(583)重建。《元和志》卷31成都县:江渎祠“在县南八里”。《寰宇记》卷72华阳县: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峻岭乡。清光绪 《秀山县志》 卷1: 平茶里 “隘口,县西六十里”。1934年贺龙红三军在场西南百岁村驻扎,建司令部于此。
在今江苏姜堰市西南。当盐河西岸,接江都、泰州、泰兴三市界。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泰州西南有“寺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