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都昌县

都昌县

①西汉初置都昌侯国,高帝六年 (前201) 封朱轸为都昌侯,即此。景帝中元年 (前149)改为都昌县,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昌邑市西二里。西晋属北海国。南朝宋寄治青州东阳城 (今山东青州市)。北魏属北海郡,移治今昌乐市东北二十里都昌集。唐武德六年 (623) 废。

②南齐改郁县置,为北海郡治。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为安流县。

③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浩州。治所在今江西都昌县东北七十五里北炎乡洞门口。八年改属江州。《元和志》 卷28江州: 都昌县 “以县北有都村,配以昌字,取嘉名也”。大历间徙治今都昌县。北宋属南康军。元属南康路。明、清属南康府。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


(1)古县名。西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省都昌侯国置,治今山东省昌邑市西南。属北海郡。东汉属北海国。建安初,北海相孔融出屯都昌,即此。南朝宋寄治青州城(今山东青州市),仍属北海郡。北魏徙治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北都昌集。北齐属高阳郡。隋先属潍州,后属北海郡。唐武德六年(623年)省。(2)今县名。在江西省北部,西、南临鄱阳湖。属九江市。面积1988平方千米。人口72万。辖12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都昌镇。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彭泽县地置都昌县,隶浩州,治今北炎乡洞门口。以“县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得名。八年属江州。大历年间治所迁彭蠡湖之东(即今址)。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隶南康军。元隶南康路。明、清隶南康府。1912年隶江西省,1914年属浔阳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2—1945年县治曾一度迁驻卢家、段扪鼓、白水塘。1949年属九江专区,1970年属九江地区,1983年属九江市。地处鄱阳湖平原东北部,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棉花、小麦、油菜籽、花生、芝麻、苎麻等,为全国商品棉、商品鱼生产基地县和省油菜籽、油茶、芝麻、苎麻生产重点县。水产资源丰富,特产银鱼、珍珠;盛产大蒜和中药材蔓荆子。有瓷土、石英、石灰石、花岗石等矿。工业有采矿、机械、造船、建材、陶瓷、棉纺、贝雕工艺、钮扣等。有景九高速和景湖、蔡都、都七等公路;水运发达,鄱阳湖航道既可达省内各港,又可入长江沿岸各港。名胜古迹有南山风景区、老爷庙、飘水岩、鄡阳故城遗址等。


猜你喜欢

  • 牧师苑

    西汉置,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北。《水经·河水注》: “苑川水出勇士县之子城南山,东北流历此成川,世谓之子城川。又北径牧师苑,故汉牧苑之地也。羌豪迷吾等万余人,到襄武、首阳、平襄、勇士,至此抄苑马,焚烧驿亭

  • 太清镇

    即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东北茅坪镇。《通典·州郡十三》 归州秭归县:“太清镇在县东南八十五里。吴置以备蜀,居三峡要冲,塞山蛮之路寇掠之道。”(1)古镇名。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南。唐贞观十七年(643年)

  • 四峨山

    又名花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北。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7峨眉县:花山“即铧山,在县西北十里。产茶。《峨眉山志》:即四峨山,其形棱瓣如花,因名”。

  • 绰罗斯部

    青海额鲁特之一。本准噶尔部游牧于今新疆天山以北地区。清乾隆二十年 (1755) 平定准噶尔叛乱,其遗族附牧于赛音诺颜者,曰额鲁特; 附牧于青海者,曰绰罗斯,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因该部首领以 “绰罗斯”

  • 卢乡县

    西汉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北五十里。元始五年(5)封陈凤为卢乡侯,即此。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莱州。大业初属东莱郡。唐贞观元年(627)省入昌阳县。古县名

  • 特底朗

    在今新疆若羌县西。清宣统 《新疆图志》卷3婼羌县: 特底朗 (庄) 在 “城西十余里”。

  • 桐水

    ①一称桐汭水。在今安徽广德县西。《左传》: 哀公十五年 (前480) 夏,“楚子西、子期伐吴,及桐汭”。杜注: “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出白石山,西北入丹阳湖。” 《方舆纪要》 卷29广德州:桐水在

  • 九曲城

    即今河南宜阳县西北八里甘棠寨。《水经·洛水注》:“洛水东径九曲南,其地十里有坂九曲。”《周书·陈忻传》:大统十年(544),“侯景筑九曲城,忻率众邀之”。即此。又称九阿。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水经注

  • 名山

    一名蒙山、鸡栋山。在今四川名山县西。《元和志》卷32名山县:名山“在县西北一十里”。县以此名。《寰宇记》卷77名山县:鸡鸣山“在县西南十七里。《地理志》云:蜀有鸡鸣山。俗传云:金鸡鸣而天下太平。则古之

  • 彭祖国

    又作大彭氏、彭、彭城。夏、商时国。在今江苏徐州市。《庄子·大宗师》: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史记·楚世家》: “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集解》 引 《世本》 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