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宫
在今江苏盱眙县南都梁山上。《寰宇记》卷16临淮县: “都梁宫周回二里,在县西南十六里。大业元年炀帝立名。宫在都梁,东据林麓,西枕长淮,南望岩峰,北瞰城郭,其中宫殿三重,长廊周回。” 大业十年 (614) 孟让于此置营,宫遂废。
隋大业元年(605年)炀帝置。在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南都梁山上。因山得名。周二里,西枕长淮,南望岩峰,北瞰盱眙城,殿阁三重。《资治通鉴》:大业十年孟让起义军至盱眙,据此置营,遂废。
在今江苏盱眙县南都梁山上。《寰宇记》卷16临淮县: “都梁宫周回二里,在县西南十六里。大业元年炀帝立名。宫在都梁,东据林麓,西枕长淮,南望岩峰,北瞰城郭,其中宫殿三重,长廊周回。” 大业十年 (614) 孟让于此置营,宫遂废。
隋大业元年(605年)炀帝置。在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南都梁山上。因山得名。周二里,西枕长淮,南望岩峰,北瞰盱眙城,殿阁三重。《资治通鉴》:大业十年孟让起义军至盱眙,据此置营,遂废。
即长山。在今甘肃秦安县南二里。明嘉靖《秦安志》卷2:“南二里曰长山。《武经总要》:亦曰长山。东自陇城南山延亘百余里至社树平迤逦而西,至东南,翩然而集。亦曰三阳山。其山连秦州之三阳川,有路焉,径秦州以达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铜仁县:天生砦“在府北百二十里。(明)正德八年,官军讨叛苗,入天生砦囤,绝蛮峒水道”。
①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为战国赵武灵王所筑。由数台相连,规模宏大。《汉书·高后纪》:高后元年(前187),“赵王宫丛台灾”。颜师古注:“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在邯郸城中。”《后汉书
在今江西广昌县南。《明一统志》卷53建昌府:血木岭“在广昌县南一百二十里。旴水所出”。
又称铜瓦寺。在今云南昆明市东北十四里鸣凤山。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 系仿湖北武当山金殿样式铸造, 称太和宫。崇祯十年(1637)殿被移往宾川鸡足山。现存金殿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在殿中横
亦作上雒。春秋时晋邑。即今陕西商州市。《左传》:哀公四年(前491),楚“司马起丰、析与狄戎, 以临上雒”。《战国策·秦策四》:“楚、魏战于陉山,魏许秦以上洛。”皆此。西汉置上雒县。又作上雒。西周至战
即今四川汶川县。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89汶川县: 威州铺 “在县 (旧治在今绵虒镇) 北四十里”。
又名皋狼。在今山西离石县西北。《史记·赵世家》: 赵武灵王十九年 (前307),王召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又取蔺、郭狼”。即“皋狼”。
①战国燕置。秦治所在沮阳县(今河北怀来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小五台山以东,赤城县、北京市延庆县以西,内长城和昌平县以北地。三国魏属幽州,治所在居庸县(今北京市延庆县)。北魏废。②隋大业初改
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北。《明史·地理志》都康州:“西有岜炉江,下流合于通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