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畿道
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 分河东道东都附近地区置,故名。治所在洛阳 (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获嘉、原阳、中牟、叶县以西,崤山、熊耳山以东,伏牛山以北和山西中条山以南地区。乾元元年 (758) 废。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置,治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因位于河南东都道附近,因以为名。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洛宁、渑池二县以东,巩义、新密二市及襄城县以西,嵩县、鲁山、叶县以北,济源、孟州二市以南地区。乾元元年(758年)废。
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 分河东道东都附近地区置,故名。治所在洛阳 (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获嘉、原阳、中牟、叶县以西,崤山、熊耳山以东,伏牛山以北和山西中条山以南地区。乾元元年 (758) 废。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置,治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因位于河南东都道附近,因以为名。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洛宁、渑池二县以东,巩义、新密二市及襄城县以西,嵩县、鲁山、叶县以北,济源、孟州二市以南地区。乾元元年(758年)废。
1939年日伪置张家口特别市,属伪蒙疆自治政府。治所即今河北张家口市。后废。1945年8月当地解放后复设张家口市。在河北省西北部。面积3.7万平方千米(市辖区849平方千米)。人口450.4万(市辖区
明万历中建,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北。
在今四川大足县城西北四里北山(即古龙岗山)上。唐末昌州刺史韦君靖于此建永昌寨。后于唐景福元年(892)在此造像,经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历时二百五十余年。石刻分布在佛湾、白塔寺、营盘坡、观音坡、佛耳岩等
在今四川开县北。明正德 《夔州府志》 卷2开县: 虎爪关 “在县北三里”。
1932年改干崖行政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东三十里旧城镇。民国 《云南行政纪实》: “境内有大盈江,因以命名。” 1952年改盈江县。1935年由腾冲县析置,治乘龙街(今云南盈江县旧城镇
即县桥市。今浙江黄岩市南二十二里院桥镇。
即今黑龙江省铁力市北依吉密河。《明太祖实录》卷239:洪武二十八年(1395)六月,“刘真、宋诚、朱胜军由中道忽剌温江东北出铜佛寨、(阿)者迷河、黑松林等处”。即此。明置阿者迷河卫于此。
即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之纳林川、黄甫川。《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右,得湳水口。水出西河郡美稷县,东南流……其水俗亦谓之为遄波水,东南流入长城东。碱水出长城西碱谷,南入湳水。……湳水又东径西河富昌县故
在今江西泰和县西。为滨江水驿。《清一统志·吉安府二》 “白下驿” 条下: “又 (泰和) 县西五十里有浩溪驿。俱宋绍兴中置,明嘉靖二十一年废。”
即今贵州遵义县(南白镇)东北洛安江。《明一统志》卷72播州宣慰司:乐安水“在宣慰司(今遵义市)东七十里。源出筋竹平里山涧,转流入乌江。舟楫济此无险,得以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