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鄂州置,治所在江夏县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辖境约当今湖北蒲圻市、通城县以东,长江以南,鄂城市、崇阳县以西地。大德五年 (1301) 改为武昌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鄂州置,治江夏县(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辖境约今赤壁、通城以东,长江以南,鄂城、崇阳以西地。元为湖广省治。大德五年(1301年)改为武昌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鄂州置,治所在江夏县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辖境约当今湖北蒲圻市、通城县以东,长江以南,鄂城市、崇阳县以西地。大德五年 (1301) 改为武昌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鄂州置,治江夏县(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辖境约今赤壁、通城以东,长江以南,鄂城、崇阳以西地。元为湖广省治。大德五年(1301年)改为武昌路。
一作大凝墟。即今广西贺县东北百二十里大宁镇。明置巡司于此。
明置,属普安州。即今贵州盘县北鸡场坪乡。明万历《贵州通志》卷9普安州:弘治五年(1496),“鸡场营长纠党谋杀土官土舍,隆池地方骚动。院道檄知州赖万璵计擒枭示”。
在今广东梅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3程乡县:王寿山“在县东北百四十里。高八百余丈,周二百里,形如殿阁,上有仙牛岭”。在广东省梅州市东北缘,粤、闽两省交界地带。为莲花山北侧支脉。相传因王姓道士在此修炼
西藏古代族部名。《敦煌吐蕃文书》 载: 悉补野部落始祖聂墀赞普为 “蕃地区六牦牛部首领”。《后汉书·西羌传》 载: “发羌、唐牦等绝远,未尝往来。” 唐牦当为六牦牛部之一,故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
指台湾本岛。《隋书·流求国传》: “流求国,居海岛之东,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 大业六年 (610),炀帝遣陈稜、张镇州率兵自义安 (今广东潮安) 浮海击之, “至高华屿, 又东行二日至7
南朝宋改姑复县置,属云南郡。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境。南齐为云南郡治。梁末废。
在今河北易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2易州: 雷溪 “发源五回岭,即徐河上流也。滩石湍急,声闻若雷”。
(盪) 井 即今云南云龙县北八十八里顺荡井。《清一统志·大理府》 “诺邓盐里” 条下: 顺荡井 “在 (云龙) 州西北一百八十里”。明洪武中置土巡检司于此。
唐上元元年 (760) 分邠宁节度置渭北节度使,属关内道。治所在坊州中部县 (今陕西黄陵县东南)。建中四年 (783) 徙治鄜州 (今陕西富县)。领鄜、坊、丹、延四州。相当今陕西子长、延川以南,宜君、
明洪武中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在今甘肃金塔县北六十里古城乡 (威虏大庙)。永乐三年(1405) 废。明初置,治今甘肃省金塔县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