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鄜州

鄜州

一作敷州。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北华州置,治所在杏城 (今陕西黄陵县西南五里)。隋大业三年 (607) 移治洛交县 (今陕西富县),改为鄜城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鄜州,仍治洛交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富县、甘泉、洛川等县地。天宝元年(742) 改置洛交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鄜州。元省洛交县入州,属延安路。明属延安府。清雍正三年(1725) 升为鄜州直隶州,属陕西省。1913年改为鄜县。1964年改为富县。


又作敷州。隋以后始专作鄜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北华州置,治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西南)。隋大业初改为上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鄜州。治洛交县(今陕西富县)。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甘泉县以南,宜君县及黄陵县以北洛河中游地区。后缩小为今甘泉县、富县及洛川北部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洛交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鄜州。北宋属永兴军路。金属鄜延路。元属延安路。明属延安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直属陕西省。1913年降本州为县。


猜你喜欢

  • 味莼园

    在今上海市静安寺路南。本西人格龙所筑私人花园。清光绪间无锡张鸿禄购得,人称张园。旧时为上海游览胜地。今废。

  • 中祠山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南。《新唐书·地理志》:即墨有中祠山。《寰宇记》卷20即墨县:“中祠山在县东南五里。《汉书》云:不其山有太乙仙人祠九所,此其一也。”

  • 十三都镇

    在今广东兴宁市西北端大桥头。明置巡司于此。

  • 沙瑯墟

    亦作沙朗圩。即今广东电白县东北沙琅镇。明万历《高州府志》卷1:电白县有沙朗圩。清雍正元年(1723)置巡司于此。

  • 云门寺

    ①东晋义熙三年(407)建,在今浙江绍兴市南云门山。②又名大觉禅寺。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北十里云门村。建于南汉乾亨七年(923)。1944年重建。是我国佛教禅宗南派云门宗发祥地。山门内壁保留有南汉

  • 华阳镇

    ①明置,属望江县。即今安徽望江县东南十五里华阳镇。清设巡司于此。《方舆纪要》卷26望江县:华阳镇,“《志》云:镇滨江,与宿松界沙湾角、毛湖洲一带,形援相接,向为奸盗渊薮,有官军巡戍”。②即今陕西洋县北

  • 饶桥

    ①在今江西贵溪县南西溪上,桥东旧有市。《清一统志·广信府二》 “江浒山镇” 条下: “ (贵溪) 县南又有白田、三马桥、饶桥等处,俱为水陆要冲,今皆有兵戍守。”②即今江西资溪东北饶桥镇。清同治 《江西

  • 闽县

    隋开皇十二年 (592) 改原丰县置,为泉州治。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大业三年 (607) 为建安郡治。唐武德六年 (623) 仍为泉州治。景云二年(711) 改为闽州治。开元十三年 (725) 改为福

  • 白音胡硕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白音胡硕镇。清初以来为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白音胡硕”系蒙古语,白音意为“美丽富饶”,胡硕意为“山形似犁铧”。

  • ①殷、周国名。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尚书· 牧誓》: “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 孔传: “庸在汉江之南。” 公元前611年灭于楚,于此置上庸县。②即鄘。在今河南新乡县西南。《汉书·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