鄫州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兰陵县(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 复置,治所在丞县 (今山东枣庄市南旧峄县)。贞观元年 (627) 废。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兰陵县(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大业初年省。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枣庄市、苍山县一带。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氶县(今山东枣庄市南旧峄县),贞观初年省。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兰陵县(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 复置,治所在丞县 (今山东枣庄市南旧峄县)。贞观元年 (627) 废。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兰陵县(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大业初年省。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枣庄市、苍山县一带。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氶县(今山东枣庄市南旧峄县),贞观初年省。
又名赵皮塞。在今河南兰考县北。《清一统志·开封府》:赵皮塞“在兰阳县(今兰考县)北十六里。一名张禄口, 明嘉靖中河尝决于此”。又称赵皮寨。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北。明嘉靖时黄河决口于此。
亦名天马山。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十五里。《清一统志·桂林府一》:天马山“其形如马。前有二小山,状如执御者”。
一作沲口。又称驼口镇。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沱沟。《旧唐书· 宪宗纪》: 元和十二年 (817)十月,“裴度往沲口观板筑五沟”。《资治通鉴》 作沱口。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沱沟。《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
亦名穆窑。即今广西扶绥县西二十五里左江南岸咘窑村。明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小溪 “源发自江州,土人谓之横江。越梁而南,即为穆窑村,有市肆,西临江浒”。
①又名湄陂、眉陂。俗名汤鱼湖。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与淮南市交界。《水经·淮水注》: “淮水左迤为湄湖。”②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五里。《水经·济水注》:“济水右迤遏为湄湖,方四十余里。” 《尔雅·释水》:
①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阜城县东古城镇。东汉废。西晋复置,仍属勃海郡。北齐天保七年 (556) 移治今阜城县。隋属信都郡。唐属冀州,天祐二年 (905) 改名汉阜县。五代汉复名阜城县。北宋属永
即今湖北大悟县东北五十八里姚畈乡。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 同治三年 (1864) 四月,太平军自大新店进军 “罗山之姚家畈、宣化镇”。
在今江西婺源县西北,为乐安江上游。《元和志》 卷28歙州婺源县: “以婺水绕城三面,因以为名。” 《寰宇记》 卷104歙州婺源县: 婺水 “源从县西北大廉山下出,南流九十里至县绕城过,与斜水合,南流入
在今浙江温州市城区北。《方舆纪要》 卷94温州府永嘉县: 象浦驿 “在城北,明初置”。清康熙三十九年 (1700) 废。
台湾土著番社名。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牡丹乡东高士村。《筹办夷务始末》: 清同治十三年(1874) 五月壬子,文煜等奏 “倭人于 (四月) 十八日,分三路进攻番社,……倭人即将牡丹社、高士佛社、竹仔社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