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陵

金陵

①战国楚威王七年 (前333) 灭越后置金陵邑,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三国吴在此筑城。《太平御览》 卷170引 《金陵图》 云: “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 《晋书· 王导传》: “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 后人因以金陵为今南京市别称。

②北魏前期诸帝陵寝。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魏书·太祖纪》: 永兴二年 (410),“葬于盛乐金陵,庙号太祖”。其后太宗明元帝、世祖太武帝、高宗文成帝、显祖献文帝均葬于 “云中之金陵”。《清一统志·归化城六厅》: 金陵 “在古盛乐城西北”。

③今江苏镇江市。唐时亦称金陵。宋王楙 《野客丛书》 卷20 “北固甘露” 条: “唐张氏 《行役记》言甘露寺在金陵山上; 唐李璘 《因话录》 言李勉至金陵,屡赞招隐寺标致。盖时人称京口亦曰金陵。”

④金朝皇帝的陵墓。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车厂村至龙门口一带。始建于海陵王完颜亮在位时。陵区有睿陵 (太祖完颜旻陵,在房山区西北十五里云峰山麓)、恭陵 (太宗完颜晟陵,在坟山)、德宗陵 (海陵王之父完颜宗干陵,因被世宗削去帝号,陵名不存)、思陵 (熙宗完颜亶陵,葬蓼香甸,世宗朝改葬鹅眉谷)、景陵 (世宗父完颜宗辅陵,陪葬太祖陵侧)、兴陵 (世宗完颜雍陵,葬于太祖陵侧)、道陵 (章宗完颜璟陵,在燕山东风林场一带) 等。明天启朝金陵被捣毁,清兵入关后,重修了睿、兴二陵,已非旧观。


(1)古邑名。战国楚邑。楚威王七年(前333年)置,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因金陵山(今南京市钟山)得名。《晋书·王导传》:东晋王导谓“建康,古之金陵”。后人因作今南京市的别称。(2)唐称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为金陵。唐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治润州丹徒县,故《李卫公别集》之《鼓吹赋序》云:“余往岁剖符金陵。”宋王楙《野客丛书》引唐张氏《行役记》谓甘露寺在金陵山上。唐赵璘《因话录》谓李勉至金陵,屡赞招隐寺标致。


猜你喜欢

  • 桓台 (臺) 县

    1914年改新城县置,属山东济南道。治所在今山东桓台县西新城镇。1928年直属山东省。1950年迁治索镇。传说县有桓公系马台,故名。

  • 同江县

    1914年改临江县置,属吉林省依兰道。治所在拉哈苏苏(今黑龙江省同江市)。据《地学杂志》1914年第2期载《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称:“松花、黑龙两江,至县拉哈苏苏地方合流,为混同江。”故名。19

  • 卜隆儿川

    即古南籍端水。今甘肃西部疏勒河。《明史·哈密卫传》:成化十年(1474),都督李文等救哈密,“兵至卜隆儿川,谍报阿力集众抗拒,且结别部谋掠罕东、赤斤二卫。文等不敢进”。

  • 不二寺

    在今山西阳曲县北北留乡小直峪村。始建于五代北汉乾祐九年(956)。北宋咸平六年(1003)重建。金明昌六年(1195)大修。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补建。现寺内其他建筑已毁,仅三圣殿和祖师塔幸存。殿南有

  • 细河

    ①即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清一统志 ·鄂尔多斯》: 细河 “在右翼前旗西南二百十里。蒙古名纳林河。源出托里泉,南流会哈柳图河”。②即今辽宁本溪市西南细河。太子河支流。《清一统志 ·奉天府一》: 细

  • 楼烦监

    唐初置,设监牧使,由岚州刺史领之。在今山西娄烦县。贞元十五年 (799) 别置监牧使。龙纪元年 (889),李克用表置为宪州。唐初楼烦监牧由岚州刺史兼领。贞元十五年(799年),杨钵为监牧使,遂专领监

  • 星云 (雲) 湖

    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元代以来称星云湖。《明 一统志》 卷86澂江府: 星云湖 “在江川县治南。周八十余里。东流五里入抚仙湖,两湖相通,鱼不往来”。

  • 古站

    即今黑龙江省呼玛县。民国白眉初《满洲三省地志》:呼玛县“民国四年迁移古站,即今治地”。

  • 白塉

    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南。《梁书·胡僧祐传》:大宝二年(551),侯景围巴陵,湘东王绎遣胡僧祐自江陵帅水师赴援,“至杨浦,(侯)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塉,遥以待之”。在今湖南省华容县东南。《资治通鉴》

  • 龟兹城

    即龟兹国都城。在今新疆库车县城东郊皮朗旧城。《晋书·吕光载记》:前秦苻坚命吕光讨西城,“又进攻龟兹城,夜梦金象飞越城外……光入其城,大飨将士,赋诗言志”。著名天竺籍高僧鸠摩罗什出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