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摩崖石刻
在今山东邹城市城西北二里小铁山之阳。面积1037平方米,刻于北周大象元年 (579)。内容为 “石颂”、“金刚经文” 和题名三部分。书法以隶书为主,间有篆、行、楷。岗山在铁山之北,相距500米,二山紧连。刻石有二十六处,刻于北周大象二年 (580),刻字四百多个。自清乾隆末年黄易访碑得之以后,屡见著录,称其 “通隶楷,备方圆,高浑简穆”,并选其字编入 《楷法溯源》 一书。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山东邹城市城西北二里小铁山之阳。面积1037平方米,刻于北周大象元年 (579)。内容为 “石颂”、“金刚经文” 和题名三部分。书法以隶书为主,间有篆、行、楷。岗山在铁山之北,相距500米,二山紧连。刻石有二十六处,刻于北周大象二年 (580),刻字四百多个。自清乾隆末年黄易访碑得之以后,屡见著录,称其 “通隶楷,备方圆,高浑简穆”,并选其字编入 《楷法溯源》 一书。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东浦。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元和志》卷25润州丹徒县: “东浦,亦谓之润浦,在县东二里,北流入江。隋置润州,取此浦为名也。”又称东浦。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流入大江。《元和郡县志》:“隋置润州,取此
①唐乾封二年 (667) 置,属沙县。在今福建宁化县东五里。开元二十四年 (736) 升为黄连县。②唐乾符二年 (875) 以故绥成县治为黄连镇,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三里。五代南唐改为永安镇。
即龙混镇。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北。
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西南弥市镇。清光绪 《荆州府志》 卷4 《乡镇》: “弥陀寺市,在 (江陵) 县西南虎渡汛,距县七十里。江南里中最盛之地。”
西晋改故且兰县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南。南齐为南牂柯郡治。梁以后废。古县名。三国蜀改故且兰县置,约治今贵州省黄平县旧州一带。为牂柯郡治。西晋属牂柯郡。南朝齐为南牂柯郡治。南朝梁废。
西汉元狩二年 (前121) 置,为武威郡治。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元和志》 卷40姑臧县:“因姑臧山为名。亦言故匈奴盖臧城,后人音讹为‘姑臧’ 焉。” 三国魏黄初中移凉州治此。十六国时,为前凉、后凉、
①即今河北香河县西南安平镇。清于此设把总驻防。②即张秋镇。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明史·地理志》 东平州东阿县:“张秋镇在西南,弘治二年河决于此。七年十二月塞,赐名安平镇。”③清康熙元年(1662)
在今山东青岛市西南薛家岛镇附近。《宋史·高宗纪》: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李宝遇金舟师于胶西县陈家岛,大败之,斩完颜郑家奴等五人”。即此。
又作刚。战国齐地,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镇。《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客卿竈攻齐,取刚、寿,予穰侯”。古邑名。又作刚。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范雎谓秦昭王曰:“夫穰
唐代以来对云南的地区总称。泛指唐代的南诏、宋代的大理及元代的云南行省、明代的云南布政司、清代的云南省。古地区名。唐开元末以后南诏、五代唐时长和国、两宋时大理国或其区域名称。《新唐书·南诏传》:开元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