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锁桥
①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文井江上。清嘉庆《四川通志》 卷31崇庆州: 铁锁桥,“ 《州志》: 桥凡二座,皆跨文井江。一在石柱子,一在鹞子岩。每桥用铁索十余根,上铺一板,左右各有绊索如栏杆,长各有十余丈。……不知制始何代,其有断坏者,匠人负炉就熔续之,名为飞火接”。
②在今四川沐川县西北杨村乡南杨 (洋) 溪河上。清乾隆 《屏山县志》 卷2: 铁锁桥 “在杨村乡杨溪河上,两岸悬岩千丈,縆以铁索,直板其上,以济行人。长二十余丈,阔五尺”。
①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文井江上。清嘉庆《四川通志》 卷31崇庆州: 铁锁桥,“ 《州志》: 桥凡二座,皆跨文井江。一在石柱子,一在鹞子岩。每桥用铁索十余根,上铺一板,左右各有绊索如栏杆,长各有十余丈。……不知制始何代,其有断坏者,匠人负炉就熔续之,名为飞火接”。
②在今四川沐川县西北杨村乡南杨 (洋) 溪河上。清乾隆 《屏山县志》 卷2: 铁锁桥 “在杨村乡杨溪河上,两岸悬岩千丈,縆以铁索,直板其上,以济行人。长二十余丈,阔五尺”。
在今广东封开县北。《方舆纪要》卷101封川县:云岩“在县(今封川镇)北九十里。中容三百人,居民常避寇于此。泉自石出,澄泓不竭。石床磴道,殆若天造。其南为荔枝岩,极幽胜”。
辽圣宗陵。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索博日嘎苏木白塔子西北二十余里处。兴宗景福元年(1031)于永庆陵之南置庆州。《辽史·地理志》 庆州:“庆云山,本黑岭也。圣宗驻跸,爱羡曰:吾万岁后当葬此。兴宗遵遗命,建
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四十里乌溪乡乌溪岭下。《晋书· 桓彝传》: 苏峻之乱,“彝以郡无坚城,遂退据广德。寻王师败绩,彝闻而慷溉流涕,进屯泾县”,因筑此城。《清一统志·宁国府二》: 桓公城 “在泾县东四十里乌
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31邹平县:大峪山“高广幽深,中多良田佳木”。
即今湖南湘潭县西南六十里射埠乡。清乾隆 《湘潭县志》 卷5有射埠渡。
1917年以陇川宣抚司地置,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在今云南陇川县东北四十九里杉木龙。1929年直属云南省。1932年改陇川设治局。1913年以陇川宣抚司置(县级)。夏秋驻杉木笼(今云南陇川县东北),春冬驻
东晋十六国之一。东晋太元十年(385),鲜卑族首领乞伏国仁称大单于,建元日建义,筑勇士城(今甘肃榆中县东北)而都之。十三年(388),其弟乾归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西固城)。后又迁都苑川
即化龙山。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方舆纪要》 卷67内江县: 化龙山,“ 《志》 云: 在县西二里。山极幽胜。一名朔龙山”。
一作东坪市。即今湖南安化县驻地东坪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安化县图:县(旧治在今县东南梅城镇)西北有东平市。1951年安化县迁治于此。
即聂拉木。今西藏聂拉木县。《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尼牙拉木宗城“在日喀则城西南七百八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