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鞮山
一名紫金山。在今山西沁县西南四十里。《魏书·献文六王传》: “后幸代都,次于上党之铜鞮山。”即此。县西三十里尧山,唐亦曾改名铜鞮山。
又称紫金山。在山西省沁县西南。即晋代铜鞮邑所在地。北魏彭城王勰从孝文帝至平城(今大同)住此。山南有隋王通(号“文中子”)及弟子唐魏徵等读书处,文中子石室尚存。
一名紫金山。在今山西沁县西南四十里。《魏书·献文六王传》: “后幸代都,次于上党之铜鞮山。”即此。县西三十里尧山,唐亦曾改名铜鞮山。
又称紫金山。在山西省沁县西南。即晋代铜鞮邑所在地。北魏彭城王勰从孝文帝至平城(今大同)住此。山南有隋王通(号“文中子”)及弟子唐魏徵等读书处,文中子石室尚存。
即今河北魏县西南二十里院堡乡。同治《畿辅通志》 卷52大名县图: 西有院堡集。
即今四川平昌县南长垭乡。民国《巴中县志》第一编:东南“长垭场,二百二十里”。
即楠木村。今湖北巴东县西三十四里楠木园镇。清光绪 《巴东县志》 卷2 《里甲》: 青坪里有“南木园”。
北宋建,在今陕西洋县城西北隅。祝穆《方舆胜览》卷68洋州: 披锦亭 “苏子瞻诗: 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舆地纪胜》 卷109洋州: 《郡圃三十咏》 有披锦亭。在今陕西省洋县西北
即今河北永清县东三十里别古庄镇。清乾隆《永清县志》图:东有别古庄。
即今江西萍乡市东南上埠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5:萍乡县东南“紫家坑又十里至上埠”。在江西省芦溪县西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上埠,人口1.2万。驻地因地势较高,历为萍乡东南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二十二里。《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乌程县: “有欧阳亭。”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 “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 即此。
即娄山关。今贵州遵义县北娄山关。《清一统志·遵义府》: 太平关 “在府城北一百里大楼山上。亦曰楼山关,亦曰楼关”。即“娄山关”。
在今湖南宁乡县西南九十里。 《方舆纪要》 卷80宁乡县: 山 (应为山) “石径十里,不通车马,人缘石扳树而行。成化间,始凿石成路”。
西汉置,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市东北四十里。元朔三年(前126)封河间献王子禁为侯国。东汉废。西汉元朔三年(前126年),武帝封河间献王子刘禁为州乡侯,置州乡侯国,治今河北省河间市东北。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