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鞮山
一名紫金山。在今山西沁县西南四十里。《魏书·献文六王传》: “后幸代都,次于上党之铜鞮山。”即此。县西三十里尧山,唐亦曾改名铜鞮山。
又称紫金山。在山西省沁县西南。即晋代铜鞮邑所在地。北魏彭城王勰从孝文帝至平城(今大同)住此。山南有隋王通(号“文中子”)及弟子唐魏徵等读书处,文中子石室尚存。
一名紫金山。在今山西沁县西南四十里。《魏书·献文六王传》: “后幸代都,次于上党之铜鞮山。”即此。县西三十里尧山,唐亦曾改名铜鞮山。
又称紫金山。在山西省沁县西南。即晋代铜鞮邑所在地。北魏彭城王勰从孝文帝至平城(今大同)住此。山南有隋王通(号“文中子”)及弟子唐魏徵等读书处,文中子石室尚存。
即今湖北阳新县东网湖。《清一统志·武昌府一》:网湖“在兴国州东五十里。《州志》,良荐港北流二十里入门枋湖,又东北流四十里入网湖。南塘湖东流五十里入网湖。网湖汇诸流入长湖”。在湖北省阳新县东。系沉溺河谷
北宋元丰六年(1083)置,属兰州。在今甘肃兰州市南阿干镇。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为阿干县。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置,即今甘肃省兰州市南阿干镇。属兰州。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县。
南朝梁大同中置,属巴州。治所在永康县(今四川达县西北七十五里桥湾乡)。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县西北地及平昌县东南地。北周天和二年(567)为万州治。隋开皇三年(583)废。南朝梁大同中置,治永康县(今四川达
①一名山岔堡。在今山西五寨县西北六十里三岔镇。《方舆纪要》卷40岢岚县:三岔堡“堡城嘉靖十八年筑,万历九年增修。堡当四达之冲,偏关商旅,尽出其途,亦要地也”。《清一统志·宁武府》云:“东达神池,西达岢
大理国阿都部。在今四川布拖县 (特里木)。一说在今美姑县。《元混一方舆胜览》 卷下: 里州 “蛮名昔郎甸”。
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浩济特左翼旗。驻地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西北赛汗诺尔。
即大陆泽。在今河北任县、巨鹿、隆尧三县间。《魏书·韩均传》:“广阿泽在定、冀、相三州之界,土广人稀,多有寇盗,乃置镇以静之。”《元和志》卷17昭庆县:广阿泽“在县东二十五里。《尔雅》曰:‘晋有大陆。’
一名白羊口。在今山西天镇县北白羊口村。《明史·地理志》:大同县有白阳口。
①在今青海西南部,为长江上源木鲁乌苏河和楚玛尔河在得列楚拉勃登汇合后,东南流至玉树县直门达一段的别称。清吴廷伟 《定藏纪程》: “木鲁乌苏东滩,汉名通天河。”②海都河之俗称。在今新疆和静县、焉耆回族自
西魏置,治所在丹水县(今河南淅川县西六十五里寺湾村)。北周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