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铜鼓山

铜鼓山

①在今山西岚县南。《方舆纪要》 卷40岚县: 铜鼓山在 “县南四十里,山险峻”。

②即今福建永定县东北铜鼓山。《舆地纪胜》卷132汀州 《景物下》: 铜鼓山 “在上杭县东南百里。(山有铜鼓),声闻则岁大稔”。《方舆纪要》卷98永定县: “铜鼓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接上杭县界。拔地突起,高百仞,广数里,民居其下。左右有二湖,皆广袤数丈。其一虽旱不涸,名铜鼓湖。”

③在今广东高要市南。《舆地纪胜》 卷96肇庆府: 铜鼓山 “在南岸,府治 (今肇庆市) 之对山”。《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高要县: 铜鼓山在 “府南二十里。高千仞,周三十余里。府治之案山也。山有赤石如鼓,叩之有声,因名”。

④在今广东丰顺县东北铜鼓嶂。《方舆纪要》 卷103程乡县: 铜鼓山在 “县东南八十里。高千丈,周百里。山势峻阻,盗贼多窟穴其中,亦曰铜鼓嶂。其相近者有阴那山”。

⑤在今广西武宣县南。《寰宇记》 卷165武仙县:“铜鼓濑又有铜鼓山,俱在郡界。” 《舆地纪胜》 卷105象州: 铜鼓山 “在武仙县西十里。下有铜鼓濑。昔马援南征,获骆越铜鼓。《广化记》 曰: 俚僚铸铜为鼓,惟以广大为贵,面阔丈余。初成,挂于庭,克晨置酒,招置同类,来者盈门”。

⑥又作铜鼓岭。在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六十里近海处铜鼓角。《舆地纪胜》 卷124琼州: 铜鼓岭 “在文昌县。俗传民得铜鼓者验之,乃诸葛武侯征蛮之钲,因以名之”。《清一统志·琼州府》 “铜鼓山” 条引《旧志》: “铜鼓山,盘亘海岸,半入海中。上有龙神,春秋祀之。出水晶石燕。”

⑦在今四川荣昌县北。《元和志》 卷33静南县:铜鼓山 “在县北八十里”。《舆地纪胜》 卷161昌州:铜鼓山,“《图经》: 在昌元县东十里。其山顶脚皆平,中心狭,状如铜鼓。绝顶有祠号铜鼓大王”。《方舆纪要》 卷69荣昌县 “宝盖山” 条内: “县北百里有铜鼓山,皆高耸。”

⑧在今贵州清镇市西四十五里。《清一统志·安顺府》: 铜鼓山 “相传汉诸葛亮南征,获铜鼓于此。山半有洞,每阴雨,闻洞中有声”。


猜你喜欢

  • 大港

    即今台湾省花莲县南秀姑峦溪下游。《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大港上源曰打马㨫溪,出秀姑峦山,东流经治北,右合网网溪,左合一水,经奇密社北, 入于海。”集镇名。在上海市松江区西部。属小昆

  • 泗水

    亦称清泗。别名清水。源出今山东泗水县东五十里陪尾山。四源并发,故名。《尚书· 禹贡》:“浮于淮泗。” 泗即泗水。古泗水自鲁桥以下又南循今运河至南阳镇,穿南阳湖而南,经昭阳湖西、江苏沛县东,又南至徐州市

  • 五峰司

    五峰石宝长官司的简称。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清史稿·地理志》 长乐县:“明为五峰司,隶容美宣抚司,属施州卫。”

  • 浦河

    即蒲河。今辽宁沈阳市东北浑河支流蒲河。《方舆纪要》 卷37沈阳中卫: 浦河在 “卫北三十里。源出辉山,西流入浑河”。

  • 伊椿河

    又作衣春河。即今黑龙江省伊春市西伊春河。源出小兴安岭。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5:乌模鲁河“又东南百余里,有衣春河, 自西北大山(来会)”。即此。

  • 三堆戍

    即今山西静乐县城。西晋末置三堆县治此。《北齐书·文宣帝纪》:天保四年(553)帝讨山胡,“因巡三堆戍,大狩而归”。《元志和》卷14静乐县:“城内有堆阜三,俗名三堆城。”

  • 罗和县

    唐置,为羁縻西原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黑水河西岸。北宋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西北黑水河西岸。属西原州。宋废。

  • 麦垛山

    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南二十里。《清一统志·巩昌府一》:麦垛山“与朱圉山相连,形若麦垛,为秦陇通衢,悬崖设栈”。

  • 邛池泽

    即今四川西昌市东南十五里邛海。《汉书·地理志》 邛都县:“有邛池泽。”《水经·若水注》:“邛都县,汉武帝开邛莋置之。县陷为池,今因名为邛池,南人谓之邛河。河中有蜯巂山。”

  • 后山街

    即今福建建阳市西北后山。《清一统志·建宁府》:后山街“在建阳县西二十里。宋大观三年置税务于此。明洪武三年,改为税课局。后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