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国
西晋太康五年(284)改安平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武邑、枣强、新河、南宫、广宗等县市地。北魏改为长乐郡。
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改安平国置。治信都县(即今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冀州、武强、武邑、衡水、枣强、新河、南宫、广宗等市县地。属冀州。北魏改置为长乐郡。
西晋太康五年(284)改安平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武邑、枣强、新河、南宫、广宗等县市地。北魏改为长乐郡。
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改安平国置。治信都县(即今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冀州、武强、武邑、衡水、枣强、新河、南宫、广宗等市县地。属冀州。北魏改置为长乐郡。
在今甘肃和政县南吊滩乡。《清一统志·兰州府二》: 陡石关 “在河州 (今甘肃临夏市) 南八十里,有堡”。
即今河北黄骅市东南二十八里贾象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盐山县图: 东北有贾象镇。
在今新疆且末县南。北宋时地属于阗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境。北宋时地属于阗国。
亦名融江。即今广西东北部漓江上源支流大溶江。《清一统志·桂林府一》:大融江“在兴安县西五十里,源出全州西延司界,亦曰大溶江。南流入县界,合六峒、黄柏二江,又南至灵川县界,合漓水,即古沩水也”。
西藏古代族部名。地在今西藏年楚河流域的江孜等地。藏文史籍 《敦煌吐蕃文书》 载: 在娘若香堡地区,首领是隆玛的仲察。娘若香堡在隋、唐以前曾杀死悉补野部落首领并占据其地,后为吐蕃所灭。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五里。因是明朝李英土司坟墓所在地,故名。古代为军事交通要道,素有 “青海门户” 之称。集镇名。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东北部、湟水北岸、享堂峡南口,东临甘肃省。属川口
①在今浙江桐庐县西。《方舆纪要》 卷90分水县: 崤山 “在县 (今分水镇) 东四十里。其最高处曰赤岩尖,登之可见数百里”。②即殽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六十里。《后汉书·光武帝纪》: 建武三年 (27)
①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以邛都国地置,治所在邛都县 (今四川西昌市东南五里)。《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有嶲水,言越此水以章休盛也”。因名。《后汉书·西南夷传》 注: “言其越嶲水以置郡
汉武帝平闽越后改东冶置,为会稽东部都尉治。治所在福建福州市旧冶山之麓。西汉时今福建全省仅有此县,其辖境实际所及约当今福州市一带。东汉初改名东冶县。《舆地纪胜》卷128福州《景物上》:东冶,“《晏公类要
在今四川青神县西南汉阳镇。清嘉庆《四川通志》 卷89青神县: 新路口铺 “在县南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