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坡
一作长乐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元和志》卷1万年县:长乐坡“在县东北十二里。即浐川之西岸,旧名浐坂,隋文帝恶其名,改曰长乐坡”。《资治通鉴》:唐天宝十三年(754),“禄山之发长安也,上令高力士饯之长乐坡”。即此。
原名浐坡,隋文帝改名。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浐河西岸。“即浐川之西岸也。旧名浐坂,隋文帝恶有反字,改为长乐坡焉”(《太平寰宇记》)。唐代京都长安与关东间必经之地。《资治通鉴》:唐天宝十三载(754年)“安禄山之发长安也,上令高力士饯之长乐坡。”唐于此置驿,名长乐驿。
一作长乐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元和志》卷1万年县:长乐坡“在县东北十二里。即浐川之西岸,旧名浐坂,隋文帝恶其名,改曰长乐坡”。《资治通鉴》:唐天宝十三年(754),“禄山之发长安也,上令高力士饯之长乐坡”。即此。
原名浐坡,隋文帝改名。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浐河西岸。“即浐川之西岸也。旧名浐坂,隋文帝恶有反字,改为长乐坡焉”(《太平寰宇记》)。唐代京都长安与关东间必经之地。《资治通鉴》:唐天宝十三载(754年)“安禄山之发长安也,上令高力士饯之长乐坡。”唐于此置驿,名长乐驿。
即打鲁克雨木撮池。今西藏仲巴县北之塔若错。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22载:“西番(藏)语:达罗克,黄色马也。滨河山石形色似之,水色碧绿,又如松石也。”
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太行山余脉大房山支脉。最高峰摘星坨,海拔880米。明《帝京景物略》卷8:上方山,“晚得名,一二百年,续续有过从者”。山峦陡峻,古木参天, 自隋、唐起为佛教圣地,后经历朝增设,形
一作猩猩峡。即今新疆哈蜜市东南星星峡村一带,与甘肃安西县接界。长约三十余里,曲折如羊肠,为由甘入新之要隘。《清一统志·哈密》: 星星峡 “在哈密东南四百九十五里,东北行四百五十里为西黄芦冈峡。在沙碛中
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17邓川州: 普陀江 “在州 (今邓川镇) 北。其上源即浪穹县之宁河,东流经州北,折而南,流入于西洱河。 一名㳽苴佉江。 或谓之葡萄江, 即普陀之讹
北宋置,属地州。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大观元年 (1107) 改为归仁县。
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元刘郁《西使记》:阿里麻里城“又南有赤木儿城,居民多并、汾人”。
清雍正九年 (1731) 建,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 (街村)。因七世达赖喇嘛移居惠远庙,故建土城驻兵保护。
旧作拉布库克住牧喇嘛或喇嘛拉布库克。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拉布寺 (今青海称多县南拉布乡)。
亦名野河。即今河北南部槐河、北沙河。源于今河北赞皇县西南,经元氏、高邑、赵县至宁晋县南注入宁晋泊。《元和志》 卷17赵州平棘县: “槐水,一名白沟河,南去县 (按: 平棘县即今赵县) 二十五里。” 《
①在今新疆乌苏县东。旧为库尔喀喇乌苏河上源。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3: “准语,奎屯,谓冷,犹言冷水河。” 今库尔喀喇乌苏河通称奎屯河,西流入精河县东北艾比湖。②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阿拉木图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