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堤
①在今河北冀州市北。《方舆纪要》卷14冀州:长堤“在城北,抵宁晋、新河县境。高丈余,长百三十里,以防滹沱漳河之涨溢。成化十八年知州李德美所筑”。
②在今山东东明县南。《方舆纪要》卷16东明县:长堤“在县南。西接长垣县境常村、新丰等堤,东入曹州界,绵亘百余里。《河防考》:县西南二十里有响子口,即正统十三年大河决入处也。又有七里堤,在县西四十里,长七里”。
①在今河北冀州市北。《方舆纪要》卷14冀州:长堤“在城北,抵宁晋、新河县境。高丈余,长百三十里,以防滹沱漳河之涨溢。成化十八年知州李德美所筑”。
②在今山东东明县南。《方舆纪要》卷16东明县:长堤“在县南。西接长垣县境常村、新丰等堤,东入曹州界,绵亘百余里。《河防考》:县西南二十里有响子口,即正统十三年大河决入处也。又有七里堤,在县西四十里,长七里”。
在清外蒙古北部,今同名。源出杭爱山脉北坡,注入俄罗斯贝加尔湖。唐代译名仙娥河、仙萼河,元代译名薛灵哥河、薛凉格河等。《清一统志·喀尔喀》:色楞格河”发源自杭爱山西北山中,共有六。在北者,名哈喇台尔河、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方舆纪要》 卷94乐清县: 鹗岭 “在县东。嘉靖八年,倭寇乐清、登鹗岭,因徙白沙巡司戍于此”。
又作泗安镇。北宋置,属长兴县。即今浙江长兴县西南五十四里泗安镇。以其保障吴兴、宜兴、广德、安吉四处,故名。《元史·伯颜传》:至元十二年(1275)十一月,“参政阿剌罕等为右军,以步骑自建康出四安”。即
在今河南南阳县南。《续汉书·郡国志》:南阳郡宛县 “有南就聚”。《水经·淯水注》: “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
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南白沙村。清设把总驻守。
在今广西容县南。《方舆纪要》卷108容县:三纽岭“在县南百里。崚峋峭险”。
明洪武七年 (1374) 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十六里朗溪镇。后属思南府。清废。
西汉置,属安定郡。约在今甘肃东部或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东汉废。
清置,即今陕西富平县东二十五里留古乡。在陕西省富平县东南部。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留古,人口3210。相传明时,岁有估衣集会,后设月会,集市渐繁,故名留估。俗称留古。清代设留古镇。1
即今黑龙江呼兰县东北康金镇。民国 《呼兰府志》 卷1: “康家井,(距府) 七十里。” 《清史稿·地理志》 呼兰府: “有康家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