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郡
①北魏永安中置,属建州。治所在玄氏县(今山西高平市)。辖境相当今山西高平市地。北齐废。
②隋大业初改泽州复置,治所在丹川县(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高平二市及沁水、陵川、阳城等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废。
(1)北魏永安中置。治玄氏县(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属建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高平市一带。北齐废。(2)隋大业初改泽州置。治丹川县(今晋城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晋城、高平二市和阳城、沁水、陵川、泽州四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盖州。
①北魏永安中置,属建州。治所在玄氏县(今山西高平市)。辖境相当今山西高平市地。北齐废。
②隋大业初改泽州复置,治所在丹川县(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高平二市及沁水、陵川、阳城等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废。
(1)北魏永安中置。治玄氏县(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属建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高平市一带。北齐废。(2)隋大业初改泽州置。治丹川县(今晋城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晋城、高平二市和阳城、沁水、陵川、泽州四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盖州。
南宋置,属清江县。即今湖北宣恩县东北细沙乡。元末明玉珍改为东乡五路宣抚司。明洪武六年 (1373) 改为安抚司。
集镇名。含水井上、下村。在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属中和镇。人口 1630。始建于宋,因上村地下水源丰富,任何地方挖井均有水,故名。产稻、花生、甘蔗,造林2000多亩。有公路通此。
指今四川西昌市东南邛海及邛海河。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邛都县“有邛都河,河中有蜯巂山”。
即今甘肃礼县东盐关河。《水经·漾水注》: “ (盐官) 水北有盐官,在嶓冢西五十许里,相承营煮不辍味与海盐同。故 《地理志》 云,西县有盐官是也。其水东南径宕备戍西,东南入汉水。”
①南朝梁大通元年 (527) 置,治所在顿丘竹邑城 (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辖境相当今安徽宿州市北部、濉溪、萧县以及江苏沛县等地。东魏武定五年 (547) 改为南济阴郡。北齐复为睢州,移治取
三国吴赤乌中筑,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南五十四里铜闸镇。《清一统志·和州》: 铜城闸 “在含山县东南八十里。上受黄洛诸水,每江湖泛溢,牛屯河隘急不易泄,辄冲没田亩。吴赤乌中筑此以捍水患,涝则启之。明屡修”。
在今陕西兴平市西南三十里。《汉书·地理志》 槐里县: “有黄山宫,孝惠二年起。” 《汉书·元后传》: 王莽令太后四时车驾巡狩四郊,“秋历东馆,望昆明,集黄山宫”。皆此。西汉惠帝建,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南
即今湖南祁阳县西北四十六里文明镇。清《乾隆内府舆图》:祁阳县西北有文明铺。光绪《湖南通志》卷1祁阳县图作文明市。
南宋末筑。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南。《元史·伯颜传》: “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南筑新郢。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樁木水中。”
在今陕西镇巴县南一百五十里,接四川万源县界。明属西乡县,置巡司于此。清嘉庆七年(1802) 裁。在今陕西省镇巴县南。明属西乡县。成化年间置巡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