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即今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西起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西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水经·江水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障,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诸书记载长江三峡名称不同,如《水经注·江水注》:谓为广溪峡、巫峡、西陵峡;《寰宇记》卷148奉节县下谓三峡为西峡、巫峡、归峡。清光绪《夔州府志》卷1谓巫峡与瞿唐峡、巴东峡并称三峡。是瞿唐峡又名广溪峡,又名西峡;西陵峡又名归峡、巴东峡。 《周书·蛮传》:冉氏、向氏、田氏部落尤盛,“更相崇树,僭称王侯,屯据三峡,断遏水路”。《隋书·杨素传》:开皇中,“大举伐陈,以素为行军元帅,引舟师趋三峡”。《新五代史·西方邺传》:荆南高季兴叛,“乃拜邺夔州刺史,副(董)璋以兵出三峡”。均此。


简称三峡。为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史籍上,对三峡有不同的说法。郦道元《水经注》以广溪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庾仲雍《荆州记》以明月峡、广德峡(即瞿塘峡)、东突峡为三峡,《峡程记》以明月峡、仙山峡、广泽峡(即瞿塘峡)为三峡,乐史《太平寰宇记》以西峡、巫峡、归峡为三峡,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同郦氏,为不易之说。在重庆市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省的巴东、秭归、宜昌五市县之间。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长193千米(其中狭谷段合长90千米,宽谷段合长103千米)。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峡谷宽约250~350米,最狭处仅100米,平均深400~600米。两岸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峡谷之一。沿途名胜古迹有白帝城、巫山十二峰、三游洞等,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峡谷东口兴建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1996年,在三斗坪兴建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2003年6月1日起蓄水,7月开始发电。

长江三峡示意图


猜你喜欢

  • 沙浦寨

    在今江苏阜宁县东南。《元史·董搏霄传》:至正十六年(1356),“剿平北沙、庙湾、沙浦等寨”。

  • 东莱

    春秋战国时指今山东半岛的龙口、莱阳等市以东地区。《国语·齐语》:“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即此。

  • 落雁峰

    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之南峰。《清一统志·同州府一》 “太华山” 条: “岳顶南峰曰落雁峰,以在岳之中,亦曰中峰。唐李白登落雁峰曰: 此峰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帝座。峰顶有黑龙潭、仰天池,岁旱祈祷多应。”在

  • 井监

    即淯井监。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双河镇。《宋史·蛮夷传》:大中祥符初,“先有蛮罗忽余,防援井监”。

  • 徐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高平县置,属泗州。治所在今江苏泗洪县南大徐台子。大业初属下邳郡。唐属泗州,开元二十五年 (737) 移治临淮县 (今洪泽县西临淮乡)。北宋建隆二年 (961)废。古县名。隋

  • 雷打崖

    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77桑植安抚司: 雷打崖“在司 (治今美坪峒) 西南。其崖崩裂,世传雷所击也。往来者缘梯而过,称为险绝”。

  • 新野县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东汉末,刘表使备“屯新野”。三国魏为荆州治。西晋为义阳国都,后为新野郡治。北魏属新野郡。北周改为棘阳县。隋开皇初改为新野县,属邓州。大

  • 小河桥

    在今河北三河市南。《清一统志·顺天府四》:小河桥“在三河县南门外泃河支流上,东通错桥,西达金鸡塘,境接通、蓟,为往来要道。旧为浮桥以渡,明正德十二年改建石桥”。

  • 唐牦

    西藏古代族部名。《敦煌吐蕃文书》 载: 悉补野部落始祖聂墀赞普为 “蕃地区六牦牛部首领”。《后汉书·西羌传》 载: “发羌、唐牦等绝远,未尝往来。” 唐牦当为六牦牛部之一,故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

  • 太坪墟

    即今广东梅县西北大坪镇。清光绪《嘉应州志》卷1:“太坪有太坪墟,由乾隆迄今续建有铺户百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