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岭县
又称筠岭县。1933年7月江西革命根据地由会昌县南部和寻邬县北部析置,治所在筠门岭圩(今江西会昌县南筠门岭镇)。1934年5月废。
又称筠岭县。1933年7月江西革命根据地由会昌县南部和寻邬县北部析置,治所在筠门岭圩(今江西会昌县南筠门岭镇)。1934年5月废。
①在今山东昌邑市南五里。《方舆纪要》卷36昌邑县“都昌城”条下:“今城南五里有大营城,北五里有小营城,俗为大营、小营二村,相传即孔融与黄巾相拒处。”②即大莹城。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西二十五里。《方舆纪
明置,属达州。在今四川达县东南亭子镇。明正德 《夔州府志》 卷2: 亭子铺在 “ (达) 县东四十五里”。白莲教首领徐添德是亭子铺人,清嘉庆初在此举行反清起义。
贺兰山的古称。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贺兰山北段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互界。《汉书·地理志》北地郡廉县: “卑移山在西北。”
明永乐元年(1403)改邛部州置,属越巂卫。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改为宣抚司。五十二年(1713)改为长官司。雍正七年(1729)属越巂营。后废。明永乐元年(140
即当利浦。在今安徽和州东南十二里长江滨。《寰宇记》卷124历阳县:“当利浦在州东十二里。本名扬浦。”
在今新疆拜城县东克孜尔镇东南十四里。建于木扎特河谷北岸的悬崖上。 “克孜尔”系支流河名,维吾尔语意为红色。现存二百三十六窟,是天山南麓最大的佛教石窟群。最早可能开凿于东汉,盛于南北朝,至唐代吐蕃废弃。
在今湖南凤凰县北百余里。地势幽险。清乾隆末征苗时,吴陇登等诱执吴八月于此。
古济水之南支。即荥渎。《水经·济水注》将济水自古荥泽以下之南北二水道称为南济、北济。二水东流,分别流经阳武、封丘、济阳、冤朐、定陶等县之南北,合于古钜野泽。故道约在今河南郑州、原阳、封丘、兰考、山东东
①今福建北部交溪上源之一寿泰溪之支流。源出浙江泰顺县西,东南入寿泰溪。《方舆纪要》卷94泰顺县:白溪在“县西四里。出天关山,绕城西而南,经县南十五里文笔峰下,西南流达福建寿宁、宁德县境,入于海”。②在
①故址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南。《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武进县“游塘营”条下:“旧馆在府西南。盖馆驿故址也。明初攻常州,华云龙败张士诚兵于旧馆。”即此。②即今浙江湖州市东三十六里塘南乡驻地旧馆村。西晋太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