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
西汉置,属渤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十七里信阳乡。西晋属乐陵国。北魏属乐陵郡。北齐移治马岭城(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三十五里)。隋徙治今县南七里西程子坞,为棣州治。大业初为渤海郡治。唐初为棣州治,后属棣州。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徙治今阳信县。明属武定州。清属武定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5年改属武定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在山东省北部。属滨州市。面积792平方千米。人口43.4万。辖6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阳信镇。西汉置阳信县,治今无棣县北,属渤海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阳信县移治今阳信县东。隋移治今县西南之西程子坞。唐属棣州。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徙今治。在信水(今沟盘河)之阳,故名。清咸丰《武定府志》:阳信县“信水之阳也”。《阳信县志》:“钩盘河至城西南二十里截河铺为屯氏河,至城南十里红庙为信河,县之取名以此。”仍属棣州。金、元因之。明属武定州。清属武定府。1913年属岱北道(次年改称济南道),1925年属武定道,1928年直属省。1942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属冀鲁边区。1944年属渤海行政区第四专区。1949年属垦利专区。1950年属惠民专区。1958年并入无棣县,1961年析出复置,属惠民专区。1992年属滨州地区。2000年属滨州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为主,大豆、谷子、高粱、甘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等,并产梨、苹果、葡萄、桃、杏和枣。盛产优质鸭梨,是全国鸭梨出口生产基地。地下储有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有农机修造、建材、酿酒、不锈钢餐具、棉纺、食品等工业。有济埕、庆淄、永莘、乐胡等干线公路。有张家集土改纪念堂、牛王堂墓和新石器时代小韩遗址、商周的黄巾冢、明代的玉皇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