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明洞

阳明洞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会稽山中。《明史·王守仁传》:守仁“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即此。王守仁因号阳明先生。

②在今广西隆安县西北三十里和济村。《清一统志·南宁府一》:阳明洞在“大江崖上,可容数百人。明王守仁征田州时,尝泊舟题字于此, 因名”。今洞壁有“阳明洞天”、王守仁“征田功文”等摩崖石刻。

③在今贵州修文县北三里龙岗山。明曹学佺《名胜志》:旧名东洞“王守仁辟之,改名阳明洞天”。1945—1949年,国民党曾在龙岗山王文成公祠右厢楼下囚禁张学良将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多次修缮,成为著名的游览地。


在贵州省修文县城北1.5千米的龙岗山。明正德元年(1506年)兵部主事王守仁(字阳明)因获罪朝廷被谪为龙场驿丞(今修文县城即明代龙场驿所在地)。三年,王阳明抵修文,居龙岗山东洞,后人称阳明洞。从嘉靖年间起,龙岗山和贵阳城陆续修建阳明祠、君子亭和阳明书院。清康熙以后,累经扩建、重修,成为重要的名胜古迹。洞前两株柏树,挺拔苍劲,传为王守仁手植。洞口有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三月贵州宣慰使安国亨题刻“阳明先生遗爱处”七大字和御史冯晋卿所立碑石。洞内宽敞明亮,可坐百余人。四壁有石乳凝结而成的象形动植物和日用器皿。洞中石凳石桌,不假修凿,自然生成。王文成公祠、何陋轩、君子亭、宾阳堂,分别坐落在茂林巨石间,重檐飞阁,红柱绿瓦,交相辉映。1939—1942年,国民党曾在龙岗山王文成公祠右厢楼下囚禁张学良将军。建国后经多次修缮,成为游览胜地。


猜你喜欢

  • 五圣场

    亦作五乘场。即今四川沐川县西民建乡(五圣场)。清光绪《屏山县志》卷下:“沐川场左走小路黑旦子四十里,越万山老林至五乘场,三十里至利店场。”

  • 梁城千户所

    明建文二年 (1400) 燕王于故梁城置,属北平都司。在今天津市宁河县北宁河镇。清置宁河县于此。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置,治今天津市宁河县西北宁河镇。清雍正三年(1725年)省。四年复置。九年改

  • 大鹏寨

    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七十里大鹏山。清魏源《圣武记》卷9:嘉庆三年(1798)清兵攻占箕山,罗其清北走,“与李全、王廷诏等尽奔大鹏寨。寨天险,广百余里”。即此。

  • 鹿苑县

    唐武德元年 (618) 分高陵县置,属雍州。治所在今陕西高陵县西南。贞观元年 (627) 省入高陵县。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属雍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 博罗塔拉

    ①地名。指今新疆博乐市一带。清乾隆《西域图志》 卷12: 博罗塔拉,“塔勒奇鄂拉拱其南,博罗和洛鄂拉、罕哈尔察海鄂拉环其西,阿勒坦特布什鄂拉屏其北。……乾隆二十年五月,将军班第率师讨准噶尔至此。……平

  • 虔化县

    南朝宋大明五年 (461) 分宁都县置,属南康郡。治所在今江西宁都县西五里。隋初废入宁都县。开皇十八年 (598) 复改宁都县为虔化县,属虔州。治所即今宁都县。大业初属南康郡。唐属虔州。南宋绍兴二十三

  • 丰闰县

    ①唐武德四年(621)置,属东会州。治所在今山西岚县南二里古城村。次年废。②金泰和中改永济县置,属蓟州。治所即今河北丰润县。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入玉田县, 四年(1267)复置。明洪武初改为丰润

  • 清净化城塔

    又称班禅六世塔。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11号。是清乾隆四十七年 (1782)为西藏班禅六世修建的衣冠塔。

  • 酉阳山

    ①即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二十里。《清一统志·辰州府》:小酉山“在沅陵县西北二十里。一名乌速山。亦名酉阳山”。②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73酉阳宣抚司:酉阳山在“司西北百八十

  • 玉华洞

    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寰宇记》卷111江州瑞昌县:玉华洞“在县东二十五里。泉涌如雷。唐时,僧于洞中获磬与钱皆汉代物也”。《舆地纪胜》卷30江州瑞昌县:玉华洞“按,《寻阳新旧录》云,清虚玉华洞, 千形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