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陕州置,治所在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灵宝及山西省芮城、平陆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陕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陕州置,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旧陕县)。辖境同陕州。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陕州。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陕州置,治所在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灵宝及山西省芮城、平陆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陕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陕州置,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旧陕县)。辖境同陕州。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陕州。
即今山西隰县西南午城镇。1938年3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曾在此袭击日本侵略军,粉碎了敌人侵占黄河渡口的企图。
即今河北沽源县治平定堡镇。民国《察哈尔通志》卷13:沽源县第一区有平定堡镇。1948年沽源县迁治于此。在河北省沽源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396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平定堡,人口
即淄水。在今山东中北部。《周礼·职方》幽州: “其浸菑、时。” 《史记·河渠书》 云: 禹治水之后,“于齐,则通菑、济之间”。即“淄水”。
在今四川綦江县西二十里。《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石笋崖“在军北百里,往隆化路。有石如笋,高者三四丈,低亦丈余,凡数十焉”。《方舆纪要》卷69綦江县:石笋山在“县西二十里……以形似名”。
在今辽宁庄河市南荞麦楞子。清初置盐场,直隶奉天府尹。光绪末于场设局,曰岫岩局,专管盐务。民国又以安凤城并入,改为庄安场,1924年增设庄凤场,以庄安场改名庄河场。
即今甘肃西部之陶勒河、北大河。有二源、皆出祁连山: 西源名洮赉河,东源名洪水河,东北流至酒泉市东北合流,又会清水河,东北出长城,经金塔县北流,与黑河合而入于居延海。《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 “洮赉河
在今福建漳浦县北一里北山。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 (又作幼玄),号石斋,漳浦人。明天启进士。南明弘光帝任为礼部尚书。南京失守,与郑芝龙等在福建拥立隆武帝,往江西募兵抗敌,为清兵所俘。清顺
又作意气松、伊奇松站。清置,在今吉林敦化市西北意气松。《清一统志·吉林二》 “额赫茂站”条下:“(图依屯站)过此八十里有伊克苏小站。”
春秋秦邑,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二十里渭水北岸。《史记·封禅书》:“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后于此置陈仓县。古邑名。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渭水北岸。《史记·封禅书》:“文公获若石云,与陈仓北
即今河北乐亭县东四十里姜各庄镇。清光绪年间于此设千总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