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雷山县

雷山县

1949年升雷山设治局置,治丹江镇 (今贵州雷山县)。


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1208平方千米。人口14.5万。辖4镇、5乡(含1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雷山,以其境内雷公山得名。1943年析丹寨县、台江县置雷山设治局。1948年改为雷山县,驻旧丹江县治小丹江(今丹江镇)。1950年9月雷山解放,属镇远专区。1954年建雷山县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雷山苗族自治县,1956年改自治县为雷山县,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撤雷山县,并置凯里县。1961年恢复雷山县,丹寨县永乐区划入。地处黔东低山丘陵西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44.4%,是全国重点林业县之一。林产杉、松、楠木、紫木、香樟、槭、杨梅、杜鹃等,珍稀树种有水杉、金钱柳、三尖杉、柏栎、水青㭎、杜仲等。农业产稻、玉米、小麦、油菜籽、烟草、魔芋等,经济作物产茶叶、天麻和中华猕猴桃。清明茶、猕猴桃汁、猕猴桃酱、杨梅汁等产品获得省优奖。有冶炼、森工、电力、自来水、农机修造、印刷、茶叶、饮料、粮油加工、木器加工、建筑材料、酿酒等工业。有电站61座,水库7个。炉榕公路纵贯县境中部。雷公山为州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坪有清咸同间苗族起义遗址。


猜你喜欢

  • 张舍村

    即今山东平度市西北张舍镇。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平西县。

  • 方亭县

    北周闵帝改什方县置,属广汉郡。治所即今四川什邡县。武帝时省入雒县。古县名。北周闵帝改什方县置,治今四川省什邡市。属广汉郡。武帝废入雒县。

  • 阿巴和加麻札[墓]

    俗称和卓坟。在今新疆喀什市东北十里。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是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阿巴和加的陵墓。后迭经改建、扩建,规模宏大。祠内埋葬着阿巴和加一家五代共七十二人,坟墓层叠环列。墓祠全部用

  • 昔陀

    唐南诏会川都督府辖地。在今四川会东县东铅锌镇。一说会东县。宋为大理绛部地。元为会理州治。《元史· 地理志》 会理州: “在会川府东南。唐时南诏属会川节度,地名昔陀。有蛮名阿坛绛,亦仲由蒙之遗种。其裔罗

  • 绛巴林寺

    或译作强巴林寺。又称昌都寺。在今西藏昌都县旁。明正统二年 (1437) 由藏传佛教格鲁派 (黄教) 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麦· 江森喜饶桑布兴建。是格鲁派在昌都地区建立的第一座寺院。麦·江森喜饶桑布的门徒

  • 固始侯国

    东汉光武帝改��县置, 属汝南郡。 治所在今安徽临泉县。三国魏改为固始县。

  • 野河

    一名槐水。在今河北赞皇、元氏、高邑、赵县、宁晋县境。上源曰槐河,下游曰沙河。下游历代屡有变化,唐代流径赵县南东入洨河,五代又改径高邑东南、柏乡北五里,东注入洨河。今除上源外,早已淤塞。《资治通鉴》:

  • 大木岭

    又名大树岭。在今江西乐安县南。《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乐安县:大木岭在“县南八十五里。其南麓即永丰县界也”。《清一统志·抚州府一》:大树岭“在乐安县南一百二十里。延袤二十余里,跨宁都、宜黄、永丰三县界

  • 兀者左卫

    明永乐二年(1404)析兀者卫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河中上游流域。后废。明永乐二年(1404年)置,治今黑龙江省汤旺河上游。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 掖县

    西汉置,为东莱郡治。治所即今山东莱州市。东汉改为掖侯国。后复为县。西晋为东莱国治。北魏皇兴四年 (470) 为光州治。隋复为东莱郡治。唐为莱州治。明、清为莱州府治。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1925年改属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