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雷祖祠

雷祖祠

在今广东雷州市城西三里白沙镇白院村。为纪念 “雷祖” 陈文玉而建。陈文玉 (570—638),海康白院村人。陈是百越俚人 (今黎族),唐贞观年间雷州首任刺史。修筑城池,精察吏治,安抚峒落,泽及雷州。后当地人尊为 “雷祖”。贞观十六年(642) 建祠,初在县城东北三里古英灵村。五代梁乾化年间迁今址。明万历三十二年 (1604) 重修。祠为三进,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四柱穿斗式梁架结构。内存五代石雕人像和宋、元、明、清碑刻三十余通。


在广东省雷州市白沙乡白院村。祠祀唐贞观年间的雷州刺史陈文玉。陈文玉是百越俚(黎)族人,任雷州刺史后上疏把东合州(今徐闻、雷州、遂溪三县市)改为雷州,因而被尊为雷州之祖。祠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历代均有修葺,现祠主要是明万历年间的框架。依山营造,居高临下。三进四殿连东西庑,祠堂瓦顶砖木结构。有屋宇、石狮、石鼓、石栏杆、石人、石碑、殿台和塑像等。祠内收藏不少宋、元、明、清的碑刻。祠外老榕漫枝,阴入庭院,古意盎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梢云 (雲) 山

    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北二十五里榔原山,接黄山市黄山区界。《舆地纪胜》 卷20徽州: 梢云山 “在休宁县西二十余里。旧名郎山。天宝中改今名”。

  • 博袍山

    在今广东雷州市西。《舆地纪胜》 卷118雷州: 博袍山 “在海康县西八十里”。《方舆纪要》 卷104雷州府海康县: 博袍山 “高五十丈,岩穴甚盛”。《清一统志 ·雷州府》: 博袍山,“ 《旧志》: 在

  • 宛州

    ①南朝梁天监五年 (506) 置,治所在河南城 (今河南新野县东北)。寻废。②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南阳县 (今河南南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南阳市及南阳、唐河二县地。八年 (625) 废。

  • 伏义城

    即杖义城。在今四川汉源县南。《方舆纪要》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伏义城在“所南九十里。唐李德裕筑此,以制大渡、清溪之险”。伏为杖之误。

  • 邠州

    ①北魏太和十四年(490)改班州置,治所在定安县(今甘肃宁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县地。二十年(496)改名豳州。②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 三萼山

    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大目洋中之三岳山。《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三萼山“在象山县南海中六十里。其山有三峰,春时三峰之上杂花开发,绮丽可观,因以为名”。古岛名。又称三仙岛。即今浙江省象山县东南海中三岳山。

  • 武胜县

    1914年改定远县置,属四川嘉陵道。治所在今四川武胜县西南三十里中心镇。《地学杂志》1914年第7、8号载 《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称: “该县于元至元间复置武胜军,县东又有武胜山。” 故名武胜县

  • 定昌军

    五代方镇名。梁开平四年 (910) 置,治所在晋州 (今山西临汾市)。贞明三年 (917) 改为建宁军。五代方镇名。五代梁开平四年(910年)置,治晋城县(今山西临汾市)。贞明三年(917年)改建宁军

  • 莱芜谷

    即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南三十里。即“狼虎谷”。

  • 白石岭

    ①在今河北涞水县东。《资治通鉴》:唐长庆元年(821),朱克融以卢龙叛,“易州刺史柳公济败幽州兵于白石岭”。即此。②在今广东乐昌市北十五里。又名周山、宝山。唐沈佺期有《自乐昌泝流至白石岭下》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