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陵桥
在今河北河间市。《方舆纪要》 卷13河间府河间县: 青陵桥 “在府东门外。滹沱、滱水诸川,交流并注于城东,此桥为之锁钥。其后桥坏,夏秋水发,辄有涨溢之患。嘉靖间于县南开苏家、徐家二口,分杀水势,而行旅往来病于艰阻。万历十八年复修此桥,连亘凡六里”。
在今河北河间市。《方舆纪要》 卷13河间府河间县: 青陵桥 “在府东门外。滹沱、滱水诸川,交流并注于城东,此桥为之锁钥。其后桥坏,夏秋水发,辄有涨溢之患。嘉靖间于县南开苏家、徐家二口,分杀水势,而行旅往来病于艰阻。万历十八年复修此桥,连亘凡六里”。
①又名东山。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山镇)。《晋书·谢安传》:谢安“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寰宇记》卷90升州上元县“土山”条引《丹阳记》云:“晋太傅谢安旧隐会稽东山,因筑此拟之,无岩石,故谓土山也,
①西汉置,为河间国治。治所在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六里。景帝封子德为河间王都此,是为献王。三国魏改为乐城县。②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南三十四里高李村。东汉废。③一作乐城县。东晋宁康二年(37
北宋置,即今江西黎川县西南五十五里宏村镇。元、明、清置巡司于此。北宋置,在今江西省黎川县西南。元于此置巡检司。
亦名铁峰山、凤凰山。在今四川安岳县北。《舆地纪胜》 卷158普州: “ 《图经》 云,旧治在铁门山。开宝四年徙于今治。年月得之于城隍庙像幅纸中。”
南宋庆元三年(1197)分龙泉县置,属处州。治所即今浙江庆元县。以年号得名。元属处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省。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属处州府。民国初属浙江瓯海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在浙江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在开原城(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辖境相当今辽宁开原、昌图一带。清康熙三年(1664)改置开原县。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于斡朵里(今吉林珲春市附近)置
唐作忽汗河、金亦作活罗海川。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松花江支流牡丹江。明 《寰宇通志》卷116: “胡里改江,源出建州卫东南山下,东北汇为镜泊,又北注混同江。元置 (胡里改) 万户府于此。”见于《元史·地理
①又名博关。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博平镇西北三十里。《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 齐威王六年 (前351),“晋伐我,至博陵”。即此。汉至唐为博平县治。②东汉桓帝父刘翼之陵。在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
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西二十五里。亦作大营城。元于钦《齐乘》卷4:大营城“金人屯兵所筑,故丁河口。金号铁门关”。又称大营城。在今山东省滨州市滨城西二十五里。金人屯兵所筑,号铁门关。
北周大象元年(579)置,为乌突郡治。治所在今山西临县西南三十五里曹峪坪村附近。隋开皇元年(581)改为太和县。古县名。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升乌突戍置,治今山西省临县西。为乌突郡治。隋开皇元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