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仙阁
①亦名飞仙关、漏阁。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南五十里飞仙关镇。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4芦山县:“《志》云:芦山南十里三江渡,通天全六番,下注多功峡,入雅之平羌江。多功河上飞仙阁,为木栈道,即古漏阁也。”
②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唐杜甫《飞仙阁》诗云:“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豪。”《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石柜阁”条内:“县北四十里有飞仙阁,下浸碧潭,悬栈而行,若飞仙然。”
①亦名飞仙关、漏阁。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南五十里飞仙关镇。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4芦山县:“《志》云:芦山南十里三江渡,通天全六番,下注多功峡,入雅之平羌江。多功河上飞仙阁,为木栈道,即古漏阁也。”
②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唐杜甫《飞仙阁》诗云:“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豪。”《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石柜阁”条内:“县北四十里有飞仙阁,下浸碧潭,悬栈而行,若飞仙然。”
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史记·魏世家》:魏惠王六年(前365),“伐宋取仪台”。又作义台。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战国属宋,后入魏。《史记·魏世家》:惠王六年(前364年)魏惠王“伐取宋仪台”,即此。
①在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寰宇记》 卷82涪城县: 香积山 “在县东南三里,北枕涪江”。山下有香积寺。②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百里麦积山南。《清一统志·秦州一》 “麦积山” 条下: “其南为香积山,永川水出
①战国楚威王七年 (前333) 灭越后置金陵邑,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三国吴在此筑城。《太平御览》 卷170引 《金陵图》 云: “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 《晋书· 王导传》:
亦作木靖关。在今宁夏海原县北。《新唐书·地理志》:原州平高县有木崝关。
即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明、清时与猛缅、猛撒合称 “三猛”,设土巡检司,属孟缅长官司。明谢肇淛 《滇略》 卷9: “州境有三猛蛮,即猛缅、猛猛、猛撒也。猛猛最强,部落万人,时与二猛为难
南朝梁建。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区西北隅。唐韦应物有 《登重元寺阁》 诗。《清一统志 · 苏州府》: 承天能仁寺,“梁卫尉卿陆僧瓒舍宅置。初名广德重元寺,宣和中改今额。《府志》: 元末张士诚据以为宫,明洪武
1942年析海原、固原、隆德三县置,属甘肃省。治所在穆家营(今宁夏西吉县)。以当地回族中最大教派哲赫忍耶活动中心“西吉滩”为名。1958年改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西邻甘肃省,葫芦河斜
在今江西贵溪县西南上清镇东端。《明一统志》 卷51广信府: 上清宫 “在龙虎山。汉天师张道陵之后居之。唐名真仙馆。宋大中祥符间改上清观。政和间赐名上清正一宫”。晋时为传箓坛,唐时改真仙观,在今江西省贵
北周改柘林郡置,属升平郡。治所在今河南唐河县西南。隋大业三年 (607) 废入湖阳县。古县名。北周改柘林郡置,治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属升平郡。隋大业初废。
古代传说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为神仙所居。《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传上有不死药,以黄金、白银为宫阙。战国齐威王、宣王、燕昭王,